小熊爱飞翔 发表于 2022-10-23 08:28:43

攻击-11 无人机制空战斗能力首次曝光,能像歼-20 一样制空 ...

最近央视“官宣”歼-20隐形战机的最新镜头,受到军迷的广泛关注,而歼-20如何配合无人机作战,也成为军迷热烈讨论的话题。
据报道,央视首次曝光了国产攻击-11无人机的制空战斗能力,攻击-11的战斗力可以概括为高隐身强突防打得准。



(央视报道)
央视报道指出,在制空方面,攻击-11能够像歼-20一样作战,即使在高威胁、强对抗的实战环境条件下,攻击-11也能够完成作战任务。
而在此前,央视视频还出现了歼-20双座版的镜头,歼-20带着多架国产隐形无人机飞行的画面,也受到军迷的热切关注。





(央视报道)
舆论专家经过分析认为,镜头中出现的国产隐身无人机,很可能就是攻击-11无人机。
公开资料显示,攻击-11在2019年阅兵式上亮相,这款国产无人机采用了类似于飞翼式的布局,并且有内置弹仓,这是非常标准的隐形射击方案,再考虑隐身图层技术的应用,可以推测攻击-11的隐形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而歼-20五代机同样具备强大的隐身能力,因此攻击-11和歼-20的组合,堪称是“强强联手”,两种隐形飞机搭配,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注意一点,那就是歼-20是有人驾驶的战斗机,而攻击-11属于无人机,无人机可以扮演僚机的角色,在实战训练中,歼-20就相当于是指挥中枢,而攻击-11是负责执行作战任务的僚机,模拟空战条件下,歼-20将不需要直面假想敌,而可以通过指挥控制攻击-11来实现指控优势。
因此,攻击-11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歼-20的战斗力,而且也确保歼-20不需要直接飞到一线去,这对于确保歼-20战机和飞行员的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从央视曝光的消息来看,攻击-11不仅能够执行任务,还有很强的任务完成能力,在现代化的高强度对抗环境中,攻击-11将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有人战斗机搭配无人僚机,这是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航空工业技术发展趋势,很多军事强国都在发展此类技术,比如美国希望用F-35战斗机扮演“空中母舰”角色,搭载大量无人机搞“蜂群战术”;俄罗斯则发展S-70“猎人”无人机,以配合苏-57无人机执行战斗任务,分摊空战压力。



当然,这种技术要实现是有难度的,毕竟涉及到两种不同机型的性能,以及默契程度。
而从央视披露的消息来看,歼-20和攻击-11,应该是已经具备了强相关的互动配合作战能力。

zhangzijun 发表于 2022-10-23 08:37:43

小爱同学
我在
发射格斗弹
为您找到五个目标请问您说的是哪一个?
最近的那个
好哒,导弹已发射
下次你可以跟我说再发射一枚~

392236021 发表于 2022-10-23 08:48:19

记住一点:这种公开的官方报道,告诉你的一定是敌人知道、我们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最关键的技术是一个字都不会提到的。


这东西毫无疑问是必须要依赖数据链的,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肯定无法满足需求,在僚机与僚机之间、僚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手段到底是什么,才是这个系统的关键技术。

数据链,顾名思义,是一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性质的东西,往上还有应用层、往下还有物理层。熟悉网络技术的都知道有个ISO七层/五层协议,实际上我们需要关注的就三个层次: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具体到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方面,应用层主要是提供协同操作的人机界面,这个是不可能公开的,包括F22的人机界面具体是什么样,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说法,最多给你看到一点只言片语。总的来说这一层的东西都是将僚机获取的信息呈现给操作员,将操作员的命令传输回僚机并且做出动作。

数据链路层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太多好说的,各国有各国自己的协议这是肯定的,孰优孰劣也不可能告诉你,技术细节当然也无法得知。

重点在物理层: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环境。

这个通信环境我想一想都头疼,它至少有这么几个难点:

1、它要飞,飞起来的东西你就要考虑重量、供电和气动效应,它装在飞机上要尽量不影响飞机的飞行。要命的是它装的还是隐身飞机,还不能破坏隐身性;

2、它的通信指向性要非常强,不能有太多无效的杂波辐射出去,这些杂波辐射容易被探测从而失去隐蔽性;

3、它的通信对象在不停的、3维度的变幻位置,僚机、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在三维空间里不断的变化的,速度还相当高,不像地面与地面、地面与空中、空中与卫星,地面与卫星,这种位置快速变化对通信天线的要求简直难以想象。

4、它必须要有很强的抗干扰措施,保证僚机、主机之间通信随时可靠。


这四个问题,懂一点通信的都知道是个什么概念,在无线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大数据量的通信,位置在不停的变、不能被轻易侦察到,还要装到隐身飞机上,还要面对复杂电磁环境。

央视敢放出这个图,这些问题一定是得到了解决的,并且通过了模拟实战环境的测试,能够实际应用。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几十到上百公里的距离上,高速“动对动”依赖或者不依赖第三方,实现大带宽可靠低探测度通信。

所谓“忠诚僚机”计划提出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个计划要成功的关键绝对不是飞机本身,有人机、无人机都不是关键,关键在通信。无人机自主人工智能作战不是不行,肯定是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在里面,但是要脱离人类指挥、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作战,目前看还早得很。即使真的完全实现了强人工智能自主作战,僚机、主机之间也是需要通信的,不管你搞个什么无人机,通信都是绝对关键技术。


攻击11的自动逻辑我当然不可能知道,它跟歼20之间作战配合的逻辑也就没办法知道,但是它能够发挥的作用无非这么几个:

1、传感器节点:作为战场感知的传感器存在,包括雷达、IRST、电子对抗传感器、光学等等多种传感器的集成平台;

2、武器发射平台:作为各类制导武器的发射平台存在,包括对空、对地远程近程制导武器;

3、通信节点:作为空中通信节点存在,待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为主机、僚机、地面站、基地提供通信中继;

4、诱饵:模拟信号,诱导敌军暴露。

在这些应用场景里面,稳定可靠、快速变换指向、低可探测性的通信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通俗的说,比方说你一个主机带4台无人僚机,一号僚机当传感器平台开雷达和IRST侦察目标;二号僚机负责发射导弹攻击敌方预警机;三号僚机负责“A射B导”过程中一二号僚机中的通信中继;四号僚机早在这些之前就冲到前面去当诱饵,欺骗敌方预警机开机;有人隐形飞机只负责作战决策和任务规划,在完成任务规划之后就脱离战场,只负责作战效果评估。

这个作战逻辑中,人工智能自主化作战要求已经非常高了,基本上就是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现在的天花板所在,但是你也能看出,即使是这么高的人工智能环境下,通信也是极其重要的。

飞行员哪怕是在进入战场之前就完成了任务规划,剩下的事情都是僚机去做,他只需要观察敌机有没有被摧毁,僚机之间也是需要交换信息的,需要稳定的数据链,也就需要可靠的物理通信手段。


我能想出来的通信手段只有这么几个:

1、相控阵保形天线。

机械扫描天线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一定会破坏隐身外形,只能是电扫描相控阵保形天线。


机械扫描天线的指向转换速度跟不上要求,而且一定会造成机身外形鼓包,像美式“捕食者“无人机脑袋上这个鼓包,就是个机械扫描卫星通信天线。


普通的平板相控阵天线也不能贴合机身外形。


我估计是在机腹、机背、机头分别布置三副保形天线,实现360°全向快速波束指向转换。这个天线不大可能与雷达天线共用,因为机头雷达无法覆盖机身后半球,僚机飞前面去了它跟屁股后面的主机就没法通,估计还是单独布置的保形天线。

2、卫星(中继)通信。

既主机、僚机之间都不直接通信,而是与第三方通信,由第三方中继交换信息。这种中继常用的就是卫星,主机、僚机都先跟卫星通,卫星转发器把信号再转发给通信对象。天线方面也是相控阵天线以实现快速波束指向转换,不过用不了那么多副。

问题就是两个:

一是卫星(中继平台)的生存能力问题;

另一个是时延,低轨道卫星做中继平台的话需要多个卫星组成星座,高轨道卫星的话,时延恐怕对于空中格斗这种场景来说,太长了。

3、无线光通信。

前面两个方案都有被侦察发现的概率,只要是天线都有旁瓣,都有可能被侦察发现。真正完全不会被发现的,只能是无线激光通信,即以一束不可见光波段的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实现通信。红外激光极其容易被空气吸收,紫外激光通信距离还是有保证的。

问题也是两个:

一是地球曲率问题,飞行高度低了,通信距离十分有限;

另一个是只能使用机械扫描方式改变激光指向。

4、以上各种方案的综合。


总之,我个人认为最有前途、最有可能的手段是第一套方案:相控阵保形天线,还是走的微波,以其它方式作补充。我国的相控阵技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先进,另一方面是咱们的稀土实在是太多了,豪横。国产相控阵都拿去防野猪去了,用来搞高精尖再正常不过。

我估计是雷达通信、专用保形天线微波通信和其它波段通信的一个综合,还是举例子:

首先在进入战场之前是雷达通信,以编队形式巡航,进行任务规划与决策;

进入战场之后,需要完全隐身的僚机(武器发射平台)关闭无线电,实现无线电静默,使用机械扫描的紫外激光发射机,与僚机/主机的IRST实现数据交互。

不需要完全隐身的僚机(中继平台、传感器平台)使用相控阵保形天线实现数据交互。

需要大摇大摆的僚机(诱饵)使用微信中继或者相控阵天线与其它飞机保持数据交互。

主机在完成任务规划之后进入无线电静默,使用机载传感器进行目标毁伤评估,并做好“补刀”的准备。


当然这只是个大致的技术方案,具体细节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多如牛毛,我想一想都头疼,就不作具体阐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自己琢磨一下。比如波束跟踪这个事情,是跟踪目标自行报告位移参数呢,还是利用旁瓣主动跟踪?无线激光通信,与IRST之间怎么把通信功能集成进去?卫星通信倒是好办,都是现成的技术。

至于信号层面的东西那就更复杂了,也不是一个知乎回答能够讨论的。

比如“随机序列猝发通信”,僚机、主机之间提前规定一个随机序列,间隔1秒、23秒、17秒、11秒、7秒、3秒、19秒分别进行1秒的数据交换,可以有效降低被侦察发现的概率。在主机、僚机上面各安装一个完全相同的随机序列发生器,然后按照随机序列进行猝发通信,这个破解、追踪、干扰难度嘛……

你猜?

央视把这个系统曝出来,现在压力到了美方这边:中国人到底是用的哪一个技术方案?采取了那些技术措施?这个就靠美军自己去猜了。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搞出来了。

从技术层面讲,这个系统能够拿出来说,就是前无古人的,对的,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前几年吹马斯克的“星链“吹得神乎其神,具体到通信技术的层面就都开始胡说八道,什么”手机直连卫星“都来了,还动不动就吹手机跟卫星直接通信,速度能到多少多少。你家马教主再牛逼,他也得服从麦克斯韦方程组,你能揣在兜里的天线,跟卫星都不可能实现双工大宽带通信,最多最多就是短报文,尺寸、耗电量在那儿摆着呢。事实也证明所谓的“星链”要想获得基本能用的带宽,还是必须要使用地面站,耗电量不小,必须要有大尺寸天线,不可能你揣着满地跑。所谓“星链”无非就是铱星、海事卫星的廉价现代化版本,并没有什么飞跃性的技术进步,优势还是在发射成本上。

至少在通信领域,美国并没有什么超越中国的技术存在。

有人吹有了“星链”就没有“墙”了,简直是笑话。

攻击11战斗能力的曝光,其实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它身上的通信技术,从实用通信角度讲,这个是独步全球的,100个马斯克加起来都不如。

iso10000 发表于 2022-10-23 09:01:08

攻击-11作为一款隐身无人攻击机的作战能力毋庸置疑,但其与有人战斗机协同一直是一个疑问,现在央视“官宣”歼-20与攻击-11编队画面,可能就是中国版的“忠诚僚机”。
随着五代机逐渐装备世界主要国家空军,其使用方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忠诚僚机”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作战使用方向。“忠诚僚机”顾名思义就是无人机担任有人战斗机的僚机,充当有人战斗机的眼睛、诱饵、武器库。



“瓦尔基里”无人机与F-22、F-35协同

首先是眼睛,无人机可以配备侦察载荷,或作为数据和通信系统的节点,率先前出至战场前沿或目标防区纵深。在此过程中,无人僚机利用机载传感器、先进数据链,源源不断向长机传递信息。有人机部署在相对安全范围内,引导无人机执行任务,不仅可提高指挥灵活性,还能更好地对无源辐射或有源辐射目标实施协同定位,增强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任务编队的态势感知能力。



澳大利亚忠诚僚机无人机系统(UAS)

其次是诱饵,忠诚僚机比较典型的战法是五代机不开雷达,通过忠诚僚机的雷达来探测目标或者吸引目标暴露,然后五代机依据无人僚机提供的信息发起攻击,从而达到隐藏自己打击敌人的目的。忠诚僚机甚至可以模拟有人战斗机雷达反射特征,诱导敌方防空雷达开机,从而暴露雷达频率和阵地位置,为后续反辐射打击提供目标参数这种情况下哪怕敌方反击也只会击毁无人僚机,而无人僚机本身定位就是可消耗品。



“瓦尔基里”无人机

最后就是武器库,我们知道隐身战斗机的一大弊端就是为了保持隐身采用内置弹仓,这极大限制了战机挂载,如果执行对地任务必须外挂弹药,隐身性能又会受到影响,所以隐身机在隐身与挂载之间必须做出选择。而“忠诚僚机”可以充当有人战斗机的武器库,让战斗机的内置弹仓携带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武器则由““忠诚僚机”来携带。无人机可携带制导弹药,深入前方实施强力突击、波次拦截、集群制空或诱敌开火等任务,无形中增加了长机机载制导武器的射程。由于不需要座舱也不用担负大过载空战任务,“忠诚僚机”的作战航程极大。



攻击-11

忠诚僚机前景无限,很可能会成为主流作战方式,未来也许会演变为一架有人机带领一个无人机编队,呈现人机协同的全新体系化作战样式。正因为这个原因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忠诚僚机计划, 2021年美国空军选定Kratos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进入Skyborg 计划(即“忠诚僚机”)下一阶段,其中Kratos公司的“瓦尔基里”无人机,已经进行过与F-35和F-22的协同实验。除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乃至印度都有自己的无人僚机计划。



Kratos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测试的无人“忠诚僚机”

不过这样单个驾驶员很可能操作不过来,需要一个专门的无人机操作员,这也是歼-20双座版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歼-20也是世界上首款双座隐身战斗机。



双座版歼-20

但是我们要知道,忠诚僚机计划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需要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来支撑,其中有平台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战场网络体系的完善、数据资源体系的构建,没有强大的数据链“忠诚僚机”只是空谈,这注定又是一场高端玩家的游戏。

jet528 发表于 2022-10-23 09:13:01

利用飞翼布局的隐身无人机空战在美国也有技术探索,是美国假想的未来空战模式之一(引用美国人的资料,只是为了说明这是未来空战共同的发展趋势,不是说我们是抄的。),就是利用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更好的隐身性(包括红外层面的低可探知性),实现早探知、早打击、早摧毁,不是和对方接近硬拼机动性。
其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由一架类似B2隐身轰炸机气动布局的隐身战机作为中心节点,用数据链和四架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UCAS,long-range 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s,远距离无人空战系统)组成空战网络。对面的假想敌是有超巡能力的传统隐身战斗机。


第二步,由于飞翼隐身无人机的低可探知性,会早于对方发现敌机,这里的红圈表示被对方IRSTS系统(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探知的距离,红圈越小,被探知的距离必须得越近。


第三步,因为对方的红圈大,飞翼隐身无人机会早发现、探知到对方。


第四、五步,整个空战网络(编队)转向,降低双方的相对速度,延缓己方被发现的时间,同时发射空对空导弹攻击对方。


第六步,评估毁伤效果,继续攻击。


这种作战网络,机动性肯定是比对方差很多,所以不可能接近拼机动性,就是用无人机做前锋,保证中心节点和飞行员的安全,一旦因为距离过近,作为前锋的无人机损失过多,后面的有人操作战机就马上转向跑路。
现在我们的歼20和攻击11组网,就是现实这个了这个设计思路,并且用歼20作为中心节点,空战和生存能力更强,现在美国没有正式披露已经实战化的类似空战网络,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走到了前面。

frag86@126.com 发表于 2022-10-23 09:25:52

攻击1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隐身无人机,也是首款列装军队服役的攻击机,隐身性能从数据上看在全球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攻击11早在我们阅兵时就曾亮相,它的出现对我们无人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攻击11的外形与美国的B2轰炸机有着多处相似之处,飞翼式的气动布局使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上部进气口的设计,更让其下部没有任何腔体,这也使得它在飞行中的阻力大大降低。
而且攻击11机身表面十分光滑,基本上看不到凸起的部位,这一优点更能让它把雷达反射面降到最低。


对攻击11的喷射口进行了隐形化处理,这一项研究的成功,也让我们在无人机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攻击11的机身只有14米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小巧了,再加上极其优秀的隐身性能和气动布局在雷达上的反射面几乎看不到。
隐身性能如此优异,武器装备自然也不能够落下,为了保证攻击11的隐身性能,舍弃了外挂的载弹方式,在机体下方设计了内藏是的搭载方式,每个弹仓能携带四枚精确制导炸弹,并且其中的滑翔卫星制导炸弹,还能进行远程打击。


至于外界质疑的攻击-11是否具备“进攻性空中优势作战”能力,其实若单看这款无人机的气动外形,那必须承认无尾飞翼气动布局的确天然不适合高机动飞行。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系统的自主空战技术,仍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是如果放低一些标准,不要求攻击-11参与近距离格斗空战,而是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作为有人驾驶战机“额外的可发射导弹的隐身僚机”,那攻击-11的作用就明确了。


此次攻击-11 无人机与歼20的协同作战首次曝光,意味着在如何使用无人机的战法上,我们有了新的探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攻击-11 无人机制空战斗能力首次曝光,能像歼-20 一样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