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alahaa11111 发表于 2022-11-12 22:13:04

“无人机辅助执法”:黑科技背后当心“踩雷”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阅读背景
“开车还敢违停吗?连无人机都加入抓拍违法行列了。”



无人机拍摄画面。

日前,一则网帖热传,文中指出,仅2月南宁利用无人机就查处了438起违停。

事实上,无人机已经在军事、农业、环境保护、快递运输、灾难救援、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拍摄等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但在执法领域却刚刚开始。就像许多科技新生事物一样,无人机在执法领域的辅助使用也受到关注,此话题引发的争议及潜在的舆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对于新技术应用于执法领域的科学性表示质疑。在执法中引入新科技、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由于不同省区市空域限制政策有所不同,执法覆盖面能否做到全域覆盖,是否存在执法盲区……执法的公平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无人机所拍画面清晰度如何,是否会对执法结果产生影响……执法依据是否充分、有效亦成为关注重点。另外,诸如无人机辅助执法的监管体系的完善等衍生问题,也都引发广泛讨论。

第二,无人机辅助执法与隐私、执法两个社会热点话题相关,因此存在潜在的舆情风险。近些年,无人机的使用日渐增多,不少企业和个人拥有民用微轻型无人机,许多地方对这些无人机何时可飞行、如何飞行、高度和适飞区域都有所管制,以防影响航空安全和重要单位的私密。如今,公共部门开始使用无人机航拍执法,它的管理问题自然为民众所瞩目。随着近些年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都十分敏感,而“执法”相关的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容易产生舆情风险,如果两者叠加,引发热议的可能性将会加大。比如,无人机辅助执法过程中会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所拍摄信息会不会泄露,如果无人机拍到个人隐私算不算违法等问题。并且,无人机辅助执法还可能会引起公众对人身安全问题的担忧。比如在执法过程中,如果因故障坠毁会不会对车辆行人造成安全威胁等。

对于无人机辅助执法争议,政府应科学、规范管理,以确保它既能有助于打击违法,又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首先,应尽快明确发展规划。设立相关的执法机构和监管部门,出台管理条例、使用规范,对可能涉及的安全、隐私、公平公正以及所拍摄信息的管理与处理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制定针对无人机的专项管理法规,对已有管理办法需进一步完善。

其次,设置界限,划定执法范围。制定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对无人机的飞行区域、飞行高度做出限制。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对使用无人机的空域管制、飞行禁区等方面限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确保无人机的飞行符合当地管控制度。

再次,对执法人员严格要求,对执法行为严格管理。务必做到有标准必依、执行到位,莫让管理成摆设。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遏制侵犯隐私行为的发生,尽最大可能保障市民安全和隐私,减少舆情隐患。

最后,增加正面宣传,提高民众的认可度。无人机对整治交通违法有重要意义:一则,无人机作为必要补充可以弥补因警力不足、监控设备有限而造成的“执法盲区”困境;二则,“无人机交警”对开车上路者的侥幸心理形成震慑,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与安全。应增加对于这些方面的普及宣传,让公众理解无人机辅助执法的必要性。

由此看来,虽然是政府部门用于执法,这一行为也可能让其陷入隐私安全、技术安全以及执法规范的关注当中。此次无人机交通执法引发的关注,虽未演变成较大的舆论风波,但仍需注意此类问题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一方面,新技术在付诸实践之前,特别是应用在诸如执法等一些敏感度较高的领域,应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做民意调查,通过相关渠道进行宣传、选取试点进行先行试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进行相应处置;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质疑声音,要正面、积极、有效地回应,及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让社会形成稳定预期,增加正面传播,安抚民众不安的情绪。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朱美娟)

编辑 / 邱越

人民网舆情数据

中心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人民V在线

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众云大数据开放平台

众云是业内领先的智能化舆情监测分析平台。一万家企事业单位的选择!

人民慕课

人民慕课致力于成为党政干部新媒体素养、舆情应对的网上课堂。

《网络舆情》:帮领导干部读网的杂志

      电话:010-65368404

      邮箱:wlyq@peopleyuqing.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人机辅助执法”:黑科技背后当心“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