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伯丁 发表于 2022-11-25 18:58:48

中航工业上电所无人机地面站研制团队

在中航工业上电所的创新转型发展中,有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他们青春朝气,豪情绽放,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大胆地将一批先进、成熟的民用技术成果引入到军用产品的研制中,用不懈努力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地面站领域的一项项技术空白,他们就是中航工业上电所无人机地面站研制团队。

无人机地面站是无人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人机体系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电所承研的无人机通用化地面站是上电所有史以来承担的规模最大、架构最为庞大、涉及专业学科最多的一个大系统复杂项目。该系统过去长期沿用的是传统的操控模式,虽然实现简单,但功能相对独立,系统冗余配置较复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给后续产品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困难。承接该项目以来,上电所无人机地面站研制团队始终以“创新协同、开放共享”为目标,立志为部队提供兼具先进性和稳定性的项目解决方案。他们秉承创新精神,勇敢担当,认真论证,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硬件架构和软件应用模式,开创了无人机地面站研制的新局面。

在项目研制初期,如何搭建系统架构成为项目组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是继续沿用传统架构,确保项目的可实现和可靠性?还是采取一种全新的架构,能够兼顾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在广泛阅读大量文献,综合分析各种架构的优缺点后,项目团队决定“大胆”采取一种全新的硬件架构模式——“云架构”。采用先进的面向服务(SOA)的思想,易于实现席位间的备份冗余。然而,该架构在所内还没有军用型号的应用基础,相关技术也尚未进行验证,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团队成员们知道,若失败,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更深知,不创新意味着什么。

为了降低研制风险,缩短研制周期,项目团队广泛搜集云架构的基础理论、应用介绍和论文资料,积极走访各个供应商,对接云平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在几经周折下,终于把几个大机柜“搬”到了联试大厅,用于技术摸底试验。为了摸清云架构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戮力同心,分别从网络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管理平台等各方面进行摸索和实验。白天,团队按照测试计划一步一步进行试验,认真记录下每一项功能、性能的测试结果,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总结测试报告,交流讨论,安排第二天的试验计划。唯有耐心,才能不错过一个步骤;唯有认真,才能不放过一个错误。多少个深夜,大家激烈讨论的话语回荡在安静的实验室;多少次奔赴外单位技术攻关汗水淋漓通宵达旦。办公室、实验室、食堂、部队、兄弟单位,处处留下了团队辛勤奋斗的足迹,闪耀着他们追求创新和进步无怨无悔的青春。1个多月后,项目团队终于完成云存储系统的主机接口测试、单机容量测试、NAS功能测试、带宽测试、云计算平台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交换机以及瘦客户端等设备的近百项功能性能测试。

在完成各项技术摸底测试后,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进行技术风险评估。由于必须配备高性能的图形应用功能,也就意味着普通的商用云平台无法满足需求。团队成员们充分调研,结合当前多个图形技术厂商提供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硬件虚拟化解决方案。然而,问题接踵而至。那么,如何将软件功能模块部署到“云”平台上?项目团队结合手机系统的概念,创造性地采用了面向服务(SOA)的开发方法,将所有软件功能模块驻留在后台服务器上,通过终端一个客户机区浏览想要的软件和界面。他们依据型号需求,将项目内各个功能进行聚类划分,设计了通用、专用、配置通用的APP,再通过不同平台承载APP,从而构成不同的席位应用程序。

在全新的硬件架构和软件应用模式下,上电所承研的无人机地面站不仅做到了稳定、可靠运行,更通过运用成熟的民用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相比传统的地面站,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无人机地面站操控模式,实现了无人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大大提高了网络、计算、存储资源的利用率,为未来的系统扩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大量采用的“国产商用货架产品+民用电子技术”大大降低了产品使用和维护的成本,为后续推广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团队撰写的长达400多页的技术方案在军方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中顺利通过部级评审。当部队领导视察上电所地面站联试大厅时,对项目团队展现出的高效的技术攻关能力和快速的产品研发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而这一切,他们深知,是创新精神给予的回报。

“青春无畏,创新无限”,正如团队提出的创新箴言勉励的那样,创新需要深植我们的灵魂,幻化为研究道路上的每一步行动。在航空报国的路上,他们将永不满足,向着更高的山峰,不断前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航工业上电所无人机地面站研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