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linchun01 发表于 2022-12-4 20:52:49

媒介素养丨黑科技无人机:上帝视角的围观如何改变中国?

前几日,素有“美国春晚”之称的第51届橄榄球“超级碗”盛大上演,LadyGaga作为中场秀唯一表演嘉宾从天而降,惊艳亮相。与LadyGaga同样博眼球的是其身后300架无人机随其歌声翩翩起舞,在休斯敦的夜空中闪耀并组成美国国旗。

图:无人机群伴随Lagy Gaga表演,来源于网络

然而,褪去舞台光环的无人机远远不限于一场“秀”……

无人机的红与黑

基于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优势,无人机在航空拍照、地质测量等领域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无人机在多地环保监督上大显身手。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对消防救灾工作的辅助越来越受到重视。借助无人机,新闻生产与呈现形式均取得进步。对于普通玩家,无人机拍摄的震撼视觉效果作品,使其成为黑科技界的“网红”。

不过,无人机的问世,带来惊喜的同时,近期却频频“招黑”。

据媒体报道,春节前后,中国内地已经发生多起无人机引发的安全事故,“黑飞”祸端连连。2月5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透露,该机场净空保护区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目前机场公安部门正在对此作进一步调查,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月3日下午,深圳机场有航班机组报告在起飞及落地过程中发现不明升空物,导致多个出港航班延误。2月2日晚,绵阳机场附近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导致航班延误或备降。

而在1月15日,网上流出的无人机近距拍机场待降民航客机“杭州萧山机场无人机航拍的视频”引来一众网友讨伐。另外,无人机“偷拍”等泄露隐私的事情频发。有不少网友建言,“看来无人机的管理立法应该提上日程了”。


@航空物语微博截图

酷炫背后的尴尬

无人机屡次成为逼停民航的“隐形杀手”,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一是使用群体呈扩大化趋势,从极客群体过渡到普通消费者。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价格越来越亲民和便携式无人机的大爆发,它也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据媒体报道,几年前,中国无人机巨头大疆只是定位于航模爱好者的飞行控制模型,刚开始大疆向国外业余爱好者销售,并在欧洲和北美受到了极客的热捧。随着产品知名度提升,大疆开始开发集成了摄像与无人机功能于一身的航拍一体机。

消费级无人机在个人航拍、娱乐等领域有较多应用,使其成为无人机已经成为航拍、节日搞气氛的必备利器。而对于不少无人机企业,积极开拓极客市场外的普通消费者市场,已成业内消费级无人机企业的共识。

二是监管滞后于市场。其实有关无人机的监管并非空白。2009年以来就陆续出台过《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等管理文件。2015年12月,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其中对无人机首次进行了细化分类。规定要求,无人机驾驶员必须取得适航许可,按相关规定在取得执照、合格证、等级、训练等方面符合要求才允许飞行,否则就是违规操作,属于“黑飞”将被罚。

怎样才不算“黑飞”?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人员要有航空器驾驶执照。第二,航空器要有适航证书,相当于汽车的行驶本,包括了国际登记证、试航证以及电台执照。第三,要申报飞行计划。

按照上述标准,目前我国多数无人机飞行处于“黑飞”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无人机持证比较较低。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无人机报告》数据显示,国内取得驾驶员合格证的只有1250人。也就是说,超9成无人机玩家是“无证驾驶”。

而据报道,参加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花费大概在上万元。数千元就能购得的无人机与昂贵的培训费,使不少玩家对驾照考试望而却步。不少发烧友在购买无人机后,只是看看说明书就“自学成才”。

与无人机市场井喷式发展形成对比的,则是监管上的不足。在今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雪樵的《关于加强对无人机监管的建议》提到,无人机领域目前存在性质界定模糊、主管部门不明确、产品标准缺失以及监管规定存在盲区等问题。这不是说无人机完全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而是说现行法规与规章制度不成体系,针对性、适用性比较差。

围观如何改变中国

高新技术设备平民化总是能带来我们更加丰富的围观视角。数年前,有句振奋人心的流行语,叫做“围观改变中国”。无人机的俯拍、手持云台直播的稳定画面,这些都是纯手机、照相机无法比拟的。新技术在满足人们猎奇心理上更近一层,可谓开启了围观群众的上帝视角。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围观”的力量也愈发凸显。

日新月异的技术成果改变着舆论生态,重塑着公共生活。人们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同时也时刻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微博的兴起丰富网民的表达渠道,促进政务公开、政府危机管理应对的升级,同时带来关于突发事件中类似网民记者的出现,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的舆情源头,然而也带来了一些不实或者片面的言论,谣言也在滋生和蔓延;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交流模式,不仅丰富网络文化,直播执法更是提高执法透明度,将双方都置于直播镜头监督下,避免了信息造假,让公众有了现场感,以最大限度实现公众监督,体现舆论监督的进步,然而直播平台上一些违背道德、违法违规的现象频繁出现;小视频的拍摄扩大了片段化的事件传播,然而也出现不少以偏概全、新闻翻转的舆情。

这些现象体现出网络技术持续升级对网民围观事件角度乃至看法的潜在改变。无人机的普及,使“人人都是麦克风”在向“人人都是电视台”升级,网民看似能更接近事情真相,但实际也可能仅是带来观点的更加固执以及分歧的更不可弥合。

如今,网络直播并非建一个网站、有个摄像头、麦克风就可以开工,而必须以获取一定资质为条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试图推动无人机成为像手机一样普及的消费产品,而无人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群体的泛化,必然呼吁更为规范的行业准则。

围观的确在改变中国,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围观能促进中国发展。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杨卫娜)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实习编辑|杨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介素养丨黑科技无人机:上帝视角的围观如何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