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故事】①王福雷:无人战场“飞控手”
作者:刘 波、黄尔文
开栏的话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那些身处平凡岗位又不甘平凡的普通士兵,是奔流不息的强军浪潮里奋进的朵朵浪花。细沙堆积成高塔,星尘汇聚为银河,这些普通士兵身上正发生的故事,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强军篇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钢铁先锋号”即日起推出“强军故事”专栏,旨在记录强军新征程上那些平凡但可爱的士兵面孔,记录那些平淡但温暖的感人瞬间。目标星辰大海,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王福雷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技师强军格言
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人物名片
王福雷,山东阳谷人,2003年入伍,三级军士长,现任第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技师、任务组组长。入伍19年,他把青春和热血铸进钢铁军营,把梦想与追求融入强军征程。
2005年
在原广州军区组织的装备展示现场
十余架无人机整齐排列
坦克驾驶员王福雷
第一次见到了无人机
发动机的轰鸣声刺激着他的耳朵
也燃起他操纵无人机翱翔蓝天的梦想
当年便考取士官学校转岗无人机专业
PART
01“门外汉”蜕变“行内人”
第二年就成为坦克驾驶员的他
接触无人机初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
只有专科学历的王福雷
面对高精尖航空设备的全新挑战
没有丝毫的迟疑退缩
他像打仗一样攻入无人机领域
在学校第二年就研究制作出“发动机旋转活动装置”
获得“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换岗无人机专业以来
王福雷自学了《飞行动力学》
《航空机械制造》等教材
撰写了2万余字的学习笔记
编写的口诀成为连队的“飞行法宝”
厂家培训时他软磨硬泡
100多张航电电路图和上万个元器件烂熟于心
在数次实飞中攻破无人机故障救援
小场地伞降回收等系列难题
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成长独当一面的“内行人”
PART
02“心连心”共搭“连心桥”
“不要紧张,注意好细节”
岭南腹地
艳阳高照
初登赛场的中士罗涛焦虑不已
正在安装飞机的他始终无法一步到位
王福雷深知带兵就要带心
手把手带着他反复练上百遍
助力罗涛在最终的比武竞赛中摘得
“战区陆军百名操作手”称号
新兵小战是一个“典型”
在新兵连是出了名的“刺头兵”
让新兵班长都得了“带兵焦虑症”
下连后依然我行我素
武装越野20分钟,单杠考核挂零蛋
专业方面一窍不通
让干部骨干头疼不已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班长”
王福雷把小战要到了自己的班里
为他量身打造了训练套餐
白天带着练专业
晚上带着练体能
一个月下来小战瘦了十斤
下连半年
在旅队组织的半年考核中
成绩直接跨进连队中游水平
惊呆了所有人
“每一名战士身上都有闪光点
信任是搭通心跟心之间的桥梁
尊重能激发战士的无限潜力”
PART
03“研实战”共踏“胜战路”
戈壁大漠的风沙漫天、温度颇低
5分钟后某型无人机即将起飞
突然轰鸣的发动机工作异常
温度与转数指标急转直下
距离空管局规定起飞时域仅不到10分钟
危急关头,王福雷迅速跑向发射车
测量、转接、重启
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短短5分钟
无人机恢复正常
呼啸升空
部队换装转型调整移防
面对专业骨干流失
新型无人机无法实飞等诸多难题
连队该如何重整行囊再出发
成了时刻悬在他心中的问号
王福雷从理论着手
协调新装备培训资料
组建航模小组练习飞行感觉
2021年王福雷带队参加无人机集训
白天研装备、练操作
晚上学理论、编教案
整理组训教案十余篇
理论笔记满满三大本
临近结业时完成了改革移防的首次实飞
打破了连队无人机实飞骨干枯竭的困境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福雷担任无人机航电组组长以来
共带领本组人员累计实飞30余次
安全飞行100多小时
兵龄增了,年纪大了
但王福雷对待无人机
还像初见时那般喜爱
初心不渝、矢志奋斗
锤炼打仗本领
勇立胜战潮头
更多推荐
百秒解说二十大|⑦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排长就位,加钢淬火启“星”程!
责任编辑:方 钊
值班编辑:冯博伦
稿件校对:赖泰纬
投稿邮箱:gtxf74@126.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