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作坊生产的无人机成为俄乌战场的“生力军”
未来我们看到的战争场景:几位老太太坐在桌子上,面对着一堆堆的无人机零部件开始组装。组装好的无人机在另两位老太太的操作下,输入程序,挂上炸弹,从窗口飞出,奔向几百公里外的战场,寻机攻击敌人的目标,取得不错的战果。这不是科幻小说,现在的乌克兰人已开始在自己家里组装无人机,提供给乌克兰武装部队,而且产量随着零部件供应及时和组装技术的成熟越来越高。
乌克兰27岁的鲜花供应商玛格达莱娜从摆弄鲜花到组装无人机,跨行跨界都比较大,在她的乡间房屋内组装了 150 架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修复了数百架乌克兰军方和俄罗斯掉落到地面的无人机。为此,马格达莱娜支付了20 万美元在中国购买无人机零部件,把一个鲜花作坊变成了无人机工厂。我们的无人机零部件厂家没有分辨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人购买的,也不知道这些无人机被人改造成军人无人机了,就把货卖了。钱是赚了,也让美国和西方国家挑毛病,说咱们不分好坏给钱就卖。
现在流行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自己携带炸药,找到目标就直接炸掉,就是新型的自杀式攻击方式。现在俄乌双方都在大量使用,谁造的多,谁的便宜,谁的威力大,谁就能占优势。现在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还需要无人机操作员进行控制,没有达到自主找寻目标自主攻击的能力,多次看到一架两架三架无人机在操作员的引导下不断攻击一个目标,造成大量伤亡的视频,效能明显,令人称奇。
乌克兰已开始在军工厂内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计划生产100万架。但据统计,许多乌克兰无人机来自于民众生产的,而民用住宅和设施又不是俄罗斯打击的重点,所以这种众包方式被乌克兰军方采纳。
参与的民众将他们的车库、厂房、住房、仓库改造成临时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生产车间,里面烙铁、铜线、钳子、螺丝刀、酸液和士兵用来固定炸弹的拉杆等一应俱全,稍加培训民众就能装配无人机。而且他们成立组织,召集了几百人培训,通过视频让更多的人观看和学习装配无人机。
一旦民众完成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的组装,他们就会将其送到专门的测试团队,对对自制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进行彻底测试。合格产品送到俄乌战争前线进行分配,也可以指定送给特定的旅、营或士兵本人。
据测算,仅仅花费 250 欧元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能够完成价值 70000 欧元无人机的工作,证明DIY手工打造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一样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27岁的鲜花供应商玛格达莱娜一样,乌克兰还有许多人参与到无人机的装配和训练操作员。
——刚开始的时候IT 专家兼 SocialDrone 联合创始人阿萨诺夫 向前线士兵提供无人机发射系统;利用 10 天的时间训练士兵操纵无人机。后来他的学员们反馈说无人机的数量不足,每次作战需要携带5架或更多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而数量不足影响了作战任务的部署和效果不好。
阿萨诺夫认为无人机对战争的结果至关重要,他招募了一些朋友,从全球速卖通购买无人机零件。一段时间内,他们就生产出4500架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
—— 65 岁的 Ivan Bilodid 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计划,与朋友分享筹款请求,购买零部件和装备后,在 2024 年 3 月之前向前线运送了 12 架无人机。
——13 岁的 Ian 看到了这段视频,他的父母帮助购买了零件。周六和周日,他每天大约花五个小时来装配无人机,完成4架的装配工作。学校承诺如果他坚持下去,将帮助他制作更多无人机。
——每个周末,数十名志愿者都会在基辅公园测试无人机。32岁的凯里洛和23岁的丹尼斯拆解了成堆的捐赠无人机,挨个进行测试。附上装满沙子的水瓶来模拟炸药的重量,确保每辆送往前线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都能配备相应的武器。33 岁的汉娜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的产品销售人员。2024 年 1 月开始,她花了很多时间在无人机上测试上。
经过测试后将每架无人机分为三类:优秀、一般和功能失调。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测试完毕后,将被送往前线。有时乌克兰士兵会发回使用无人机作战的视频,用来鼓励他们。
讲到乌克兰无人机装配和生产,那就看看我们的无人机生产能力和装配能力,我国有中国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管理平台,据说有近20万人获得了无人机执照,实名登记拥有无人机的达到了126万人。网络上有关于无人机的专门频道,民用无人机的设备、备件销售,民用无人机的软件设计,生产厂家多如牛毛,百度一下,这句话不算吹牛:中国拥有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整机装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这种供应链优势使得中国无人机制造商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民用无人机的生产能力已达到了年产1000万架的水平。
据统计,发生战争的那一天,中国2万多家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开足马力,零部件全都能自产,每天能造出的无人机将是令人恐怖和惊人的天文数字。而19万多无人机操作手,一半人加入部队,就增加了近10万人的后备力量。这就是全产业链的力量,消耗战的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