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e 发表于 2024-7-15 14:34:02

“乘飞行汽车上班”离我们有多远?

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了想象力。

有人认为未来出行全靠一辆辆无主的自动驾驶汽车,有人认为未来可以通过粒子传送实现瞬间移动……依然是幻想,那么多离谱都不过分,比如说我就认为巨型的钢铁蜘蛛才是最适合人类的出行工具。



还有那么一群人,执着的信奉着《回到未来》里的飞行汽车,认为那才是未来人类出行的最佳工具。而这些信奉者甚至还在线上教育平台里开设了学习课程和纳米学位,致力培养出面向未来的“飞行汽车”人才。

我们联系到了优达学城飞行汽车项目的负责人,远在硅谷的斯坦福博士生Jake Lussier,和他一起聊聊关于飞行汽车的现状和未来,以及“飞行汽车学位”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能停进车位的“飞机”,正要从荧幕驶向你身边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飞行汽车的定义,飞行汽车当然不能是“I have a car,I have an aircraft”式的简单相加。目前行业中对于飞行汽车的定义大概是,既能在地面行驶,又能在短时间内变形在约千米左右高度的空中飞行,使用在普通加油站就能获取的常用能源(无铅汽油),并且可以停进普通的车位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汽车变得陆空两用,还要求保持汽车当前的形态和能耗水平。Jake Lussier还特别提出,飞行汽车应该区别普通私人飞机,指向城市间甚至城市内的日常短途出行需求。

虽然这些要求看起来很苛刻,但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了有关飞行汽车的实验,直到2015年,终于有一家名为Terrafugia的企业推出了较成熟的产品——Transition(变形者)。



变形者可以容纳一位司机和三位乘客,体积可以适应普通车库的大小,只要拥有驾照和飞行驾照,并且有20小时的飞行记录后就可以驾驶这辆神奇的飞行汽车。目前这家企业已经被吉利收购,据称产品在明年,也就是2019年就会正式上市售卖。

除了Terrafugia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已经研制出了可以上路的飞行汽车,比如将在日内瓦车展亮相的PAL-V就声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一款可量产的飞行汽车,只等着2019年完成相关上路手续就向客户交付钥匙。

可以说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可能和我们对“飞行汽车”这一名词的印象不太匹配,种种信号都在告诉我们,等到明年或许飞行汽车真的要来到我们身边了。

迟到的原因,是贫穷限制了你的通勤速度……


可飞行汽车真的会来得那么快吗?快到需要现在就以线上教育的形式恶补相关产业人才?

飞行汽车在研发产品—实现量产—上市出售—打开市场这一系列步骤中,刚刚走到了第二步,想要让人人都坐着飞行汽车通勤,恐怕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呢。

最主要的就是政策问题。飞行汽车可能造成的空中安全问题,比起无人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作为陆空两种行动模型的新产品,如何设定和统一标准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就拿Terrafugia的变形者来说,为了顺利上路先是以“轻型运动机”的名义,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总署的准飞许可,又要为了能在陆地上行驶去申请美国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但变形者为了减少自重适应空中飞行,做了许多不同普通汽车的改变,去掉了安全气囊和电子行车稳定系统,还把强化玻璃换成了更适合飞行的聚碳酸酯玻璃,美国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不得不为变形者破了很多先例。

不过Jake Lussier告诉我们,飞行汽车行业是非常期盼政策规范化的,解决汽车飞行的技术多种多样,但相比现在的交通工具形式都已经超纲了,政策的推出反而有利于缩小范围。

还有一点,就是技术的缺乏下对飞行汽车产品本身造成的种种限制。最典型的是能源问题,由于能源利用率有限又要调节车身的自重,虽然变形者在空中可以达到上百公里的续航,可满油的空中负重最多只有150公斤。加上目前飞行汽车还不能实现垂直起飞,对行驶场地也有诸多限制。而且这辆限制诸多的飞行汽车的预计售价是人民币190+万元。

嗯……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飞行汽车保持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态就行了。

巨头已经就位,飞行汽车要往风口上开?


当然在Jake Lussier眼中,这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

首先市场对于飞行汽车的需求是存在的,陆地、地下交通拥挤不堪,向空中分流的确是可行方案之一。尤其在一些定点位置的摆渡交通中,飞行汽车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一家名为Lilium的飞行汽车厂商就曾经计算过,以从曼哈顿到肯尼迪机场两点间的摆渡为例,计程车需驾驶26公里,用时55分钟,费用为56美元~73美元,而使用飞行汽车耗时仅需5分钟,费用也仅仅为36美元。

飞行汽车虽然研发制造费用昂贵,但从技术和商业角度来看,都是一项符合逻辑的产业。不排除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入场后,这一行业会突然开始快速发展。到时候,飞行汽车的人才缺口就会像今天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一样大。

从目前已知的飞行汽车研发人员构成来看,大部分研发人员是航空工程师、空气动力学专家、机械工程学专家等等。总体看来还是专注于硬件、工程方面,但Jake Lussier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汽车工程和飞行器工程方面的人才可以让飞行汽车产品化,但在飞行汽车投入市场之后,会需要更多的配套服务开发。比如说,能适应地上和空中两种系统的飞行雷达导航,或者当飞行汽车无人化运营后,所需的整套无人驾驶、智能调度等等系统。

总之Jake Lussier认为,未来飞行汽车将会需要一种既对机械工程有所涉猎,又掌握着计算机科学知识的新型人才,同时对于这两方面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在无人机行业中就职。随着政策的完善,无人机在物流等领域中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了必然。可和飞行汽车一样,无人机行业也需要同时掌握机械设计知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两方面的人才。

目前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腾讯、英特尔和谷歌都在飞行汽车行业中进行了投资,腾讯领投了Lilium的9000万美元B轮融资,谷歌则押注了Zee.aero和KittyHawk两家企业。作为汽车厂商为代表的吉利则是干脆买下了目前技术最成熟的Terrafugia。

虽然还未看到一触即发的发展趋势,但选手们已经各就各位了。或许中国也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去打一场有备而来的飞行汽车之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标题文字

内容描述.


虎Cares

一个诞生30天销售即破百万的零食界高级戏精

包装到处撒梗、办公情绪到处撒泼

最重要的是,种类繁多,好吃且划算

假薯片、地瓜片、山药片...

在办公室,请远离脏手油腻,方便且美味才是第一要素

如今,除了平淡的无人货架,你有一个更好饱腹解馋的选择

戳小程序,捕获「办公零食界的梗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乘飞行汽车上班”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