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真的能“飞”起来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飞翔”似乎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处于一种图腾式的存在,在飞机诞生百年之际,更灵活更短途的飞行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行业。
1980年代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中,罗伯特·泽米吉斯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场景:坐上布朗博士所打造的“飞行汽车”,按下启动按钮,车辆开始悬浮起来,伴随着火焰的轰鸣声,这辆飞行汽车开始了它的旅程。
眼下,这或许将成为现实。135编辑器吉利两掷重金
9月9日,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C轮融资。就在本轮融资后,双方将各持有10%股份,借此吉利控股和戴姆勒也将进入Volocopter董事会。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1日,Volocopter公司开发的空中出租车亮相旋翼飞机亚洲贸易展。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通过与Volocopoter成立合资公司,吉利控股将充分利用自身全球研发体系及产业布局,继续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最佳出行体验。”与此同时,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则表示:“继我们2017年成为Volocopter战略投资者后,非常高兴看见合作伙伴吉利控股也加入了。戴姆勒致力于探索出行方式的变革创新,Volocopter及其城市空中出行模式即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印证。”没错,还是来自于吉利控股集团,还是这家来自于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实际上,吉利早在2017年底通过全资收购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操作、实用的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进入飞行汽车领域,并命名为“太力飞行汽车”。
Terrafugia飞行汽车上天试飞更令人咋舌的是,太力首款飞行汽车“Transition”采用油电混合,飞行续航里程将超过600km,飞行时速达160km/h,将在10月中旬开始预订,并计划在年底完成交付。太力的首款飞行汽车已经箭在弦上,而吉利的立体出行蓝图也即将展开。古话说 “既生瑜,何生亮”,既然已经全资拥有了“太力飞行汽车”的吉利,为何还要再掷重金入股一家新的飞行汽车公司呢?这就要聊一聊Volocopter。135编辑器与Volocopter成立中国合资公司
吉利和戴姆勒此次领投的Volocopter可谓是全球城市空中出行领域的先行者,公司创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德国,旨在提供点对点到达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希望可以提升出行效率,改善大城市交通体系。其首席执行官弗洛里安·罗伊特(Florian Reuter)表示:“城市交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Volocopter的空中出租车将为空中出行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这轮融资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该领域的领导者角色,推动城市空中出行服务大众。”根据资料显示,Volocopter首次初绽头角是在2011年,其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纯电动两座直升机,白色蛛网设计,18个旋翼装置的新型纯电动私人直升机。相比普通直升机而言,新型直升机飞行性能更加稳定,安全系数更高,机上操纵杆和驾驶舱软件也容易操作。并且,这架飞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直升机,因为它使用的是安装在机身后部的蓄电池组和顶部的18个旋翼,而不是传统模式的燃料驱动引擎。这样纯电动、垂直升降式的技术路径也迫使德国相关交通部门为其划分出一种新的飞机名录。目前,Volocopter已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Volocopter的初代产品与2011年首次执行载人飞行,2017年,Volocopter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实现双座无人空中出租车的成功试飞。2018年,Volocopter原型机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实现了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完美兼容。而Volocopter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早在2017年戴姆勒便看中了Volocopter的技术实力并首次注资,时至今日,吉利和戴姆勒共同完成C轮融资,在多方资金的帮助下Volocopter融资总额将达8500万欧元,足以支持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进一步推进商业化进程。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控股和Volocopter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双方未来将全球领先的城市空中出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吉利则将负责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 通过对比“太力”和“Volocopter”的产品形态就可以发现,双方虽然都是飞行汽车,但是侧重点完全不同。太力产品更像汽车,具有折叠机翼、需要跑道起飞的混合动力产品,飞行里程也比较长,上天能飞落地能开,可以在城际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以长续航、高负载的中短途的客运、货运为主。而Volocopter更像电动直升飞机,它采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续航在35公里左右,适合从市区到机场这种短距离运输,打造的是城市空中交通所必需的空中出租车及立体智慧出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中高净值人群。这时可以发现,吉利正在下一盘未来多维度出行服务的大棋,飞行汽车是这盘棋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 135编辑器飞行汽车,下一个风口?
德勤不久前发布了《移动出行之未来飞行汽车》报告中预测,2040年,仅美国的“空中出租车”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70亿美元。2017年,丰田投资了美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Cartivator,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推出一款单座飞行汽车,从空中点燃奥运火炬。同期,奥迪宣布联合空中客车(Airbus)、大众集团旗下设计公司Italdesign,在去年联合推出了体型小巧的Pop.Up Next自动飞行车原型。
2018年11月29日,奥迪、空客在无人机周上展示了联合研发的Pop.Up Next飞行汽车。去年,阿斯顿·马丁也发布了一款飞行汽车Volante Vision Concept,官方称将于2020年量产,另外,波音、空客、Uber甚至华为等企业也正在着手准备飞行汽车项目。全世界正在面临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的普遍规律,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间正在不断膨胀。现如今,日本城市化率为92%,巴西为85%,韩国为84%,墨西哥为79%。同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75%。这意味着未来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将有2.5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同步地,将有30%-50%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这部分人口可能高达1.5亿人。很显然,大城市有限的交通资源很难满足众多民众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交通从二维向立体转变,飞行汽车恰好填补了未来智慧出行生态系统,将地面上花费数小时的旅程缩短为空中的几分钟,这无疑是将目标客户群体瞄准了时间成本极高的高净值人群。
2019年8月5日,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在试验场上演示其制造的一款飞行汽车。对此,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向界面汽车表示:“飞行汽车将道路从地面拓展到低空,成为陆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将颠覆传统交通出行和运输方式。它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社会、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在Volocopter的构想中,由于许多地区的地面基础设施已经满负荷运转,在城市环境中开展空中旅行,可以缓解部分地面交通压力,尤其是连接机场、购物中心、商业区、火车站和酒店等关键地理位置。界面汽车记者也做出了粗略测算,以上海市为例,上海虹桥机场和上海浦东浦东机场两地空中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10公里的Volocopter空中出租车只需30分钟便可到达。但是选择出租车或机场大巴,往往这条线路则需要60分钟以上,这还不考虑交通拥堵等情况,可以看出空中出租车能够在城市出行中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成本。135编辑器反对者的声音
然而理想是完美的,现实却是骨感的。飞行汽车所刻画出美好的城市出行版图,也并不是被大家所认可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飞行汽车持否定态度,认为飞行汽车就是“被放大了1000倍而且噪音更大的无人机”,且十分危险。的确,以太力飞行汽车即将上市的Transition产品为例,它仍采用燃油驱动形式,难免会出现噪音污染,再加上停机坪的建设需要考虑交通、环境、人文、消防等因素,以及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飞行汽车停机坪的基建成本较高。 近期,据外媒报道,一家名为底特律飞行汽车公司(Detroit Flying Cars)的WD-1混动原型,车在进行飞行测试过程中意外坠落地面,工作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受伤。或许处于安全性考量,目前在美国部分已批准发售的飞行汽车仅能在郊区使用。更多的人认为,通过大数据和车联网,未来地面交通就能够缓解大城市的拥堵——未来出行模式将会依托云端数据平台、大数据实现高度智能化和共享化,交通通行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飞行汽车还将面临监管的考量。一位飞行汽车行业分析员向界面汽车表示,目前飞行汽车除了面临安全问题以外,还要面对营收模式、法规的考量。尤其在中国地区,国家民航总局对于航空器管控非常严格,有关于飞行汽车商用落地的法规政策更是空白。
2018年11月9日,飞行汽车“Aeromobil”参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根据2003年5月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签发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中明确显示,国内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另外,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使用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不过根据民航局稍早前发布的《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体量相比2015年增加超过一倍,其中飞行时间增加156.7%,机队规模扩大123.7%,通用机场数量扩增66.7%,私人飞行驾照数量增加105.8%。未来政策或将出现变革。而在盈利模式方面,也有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虽然目前看不到具体的赢利点,但是飞行汽车可以依靠租赁、网约等共享出行方式,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最终随着智慧城市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真正意义上向C端用户下沉。被众多车企看到的飞行汽车即将“起飞”,你准备好了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