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航模飞控手的青春航迹
■简立夫 方 佳 朱马飞 吴淮江急速爬升、盘旋、俯冲……
某演训场,航模飞控手曾孟对着屏幕,熟练操作装备,变换靶机的飞行轨迹。
作为陆军某旅目标保障分队的分队长,曾孟是一名拥有多年飞控经验的航模飞控手。演训场上,目标保障分队扮演“空中蓝军”,主要负责为防空分队的防空打击武器提供射击目标——靶机。
靶机也称“航模”,是一种特殊的遥控飞机。在演训场上,靶机被用来模拟敌机,帮助防空兵磨炼精准打击的本领。
这些年,曾孟和战友手中的靶机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的木质小飞机模型,到现在重达百公斤的大航模,靶机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操控程序越来越智能复杂,航迹也越飞越远。
这是靶机的飞行航迹,也是航模飞控手们的青春航迹。
看着靶机的航迹不断向远方延伸,航模飞控手们感到自豪。“磨砺防空利刃,让部队战斗力更强,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曾孟说。
陆军某旅目标保障分队正在进行航模飞行理论示讲示教。宋积忠摄
“‘狼’比‘狠’字多一‘点’”
那架靶机飞向防空分队的阵地时,雷达技师章国震并没有发现。
前不久,一场对抗训练拉开帷幕。章国震在方舱内操作设备,手动跟踪寻找靶机,但始终不能定位靶机的位置。
操控靶机的,是目标保障分队队长曾孟。同一时刻,在演训场一处偏僻的阵地上,曾孟操纵靶机遥控手柄,眼睛盯着显示屏上的靶机信号,不时改变靶机的飞行航迹。
作为模拟敌机,航模飞控手要让靶机设法躲避地面防空雷达和防空火力,让防空力量找不到、打不着。
曾孟有着相当丰富的“空中飞行”经验,是防空分队战友眼中“可怕的对手”。曾孟新兵下连后就一直在飞航模,在他从事航模专业的这些年里,无论是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下靶机故障的能力,还是飞行靶机的次数,都在部队数一数二。
直到演训结束,红方防空分队也没有发现进入防空阵地的靶机,最终败给蓝军。
“‘不按套路出牌’的蓝军,真是‘狡猾’!”章国震沮丧地从操作方舱走出来,焦急地走进演训复盘现场。
复盘中,曾孟还原了自己操纵靶机飞行的方案——演训中,多架靶机同时升空,利用电磁干扰掩护,交替采用低空、超低空飞行方式,不断接近防空分队阵地。
某导弹营指挥员听完曾孟的讲述后,连连感慨:“曾经的陪练成为今天的‘劲敌’,让我们积攒了不少对抗经验。”
不仅这名指挥员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年,许多跟目标保障分队“过招”的战友都有类似的感受:“‘空中蓝军’太狠了。”
一次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训练,航模飞控手操纵靶机时而在同一高度盘旋、时而变换高度编队飞行、时而不定向机动。靶机模拟“低慢小”目标,逼真扮演“敌方战机”,逼得防空分队官兵陷入“困境”。
曾孟觉得,这种“狠”是一种必然。“许多国家都喜欢用‘狼’的图案代表蓝军。在汉字中,‘狼’比‘狠’字多一‘点’。这一‘点’代表什么?很值得我们思考。”他说。
这样的“狠”劲检验了防空分队的搜索发现能力,帮助部队进行战法打法的改进创新。复盘会议结束,雷达技师章国震对接下来的训练计划有了新的设想。
一次次狭路相逢,一次次满载而归
事实上,航模飞控手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么“狠”的。
航模飞控手倪荆善至今记得几年前演训场上的窘境。
一次演训活动,尽管战斗开始前,目标保障分队已经精细做好模拟、调试等重要环节,演训中靶机还是被轻易击落。随着防空火器体系效能不断跃升,导弹打击靶机的命中率越来越高,防空天网越织越密,发现即摧毁。
看着地上的一片片靶机残骸,倪荆善陷入反思:“蓝军一击就垮,对抗不激烈、无悬念,怎么能做到倒逼防空分队研战谋战?”
传统的“飞行秀”已经无法给防空分队施压,他们必须要做出改变。
改变,从升级航模开始——
面对航模复杂的内部构造、精密的电路布设,他们积极对接航模厂家、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校,最终在核心部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使航模逐步具备释放强电磁干扰、低空飞行、模拟作战飞机等多种能力。
到了新型航模试飞的关键阶段,为了找到合适的试飞场地,目标保障分队官兵顶着烈日走遍了驻地附近多个地方。在大山深处,官兵们一待就是两周,最终收集到复杂气流条件下新型航模飞行的关键适应性数据。
有了性能优越的航模,还要有好的战术战法和非常扎实的专业操作基础。一名合格的航模飞控手,必须熟练掌握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无线电遥控等十几门专业理论知识。航模飞控手周东生清晰地记得,利用专门时间,他们组织学习现代战争中空军突防的经典案例,总结形成多种突防战法;多少个深夜里,他和战友们在头脑风暴中绞尽脑汁,只为更好地创造训练条件、构设训练场景……
那一天,新型航模以崭新的姿态亮相训练场。
防空分队憋足了劲要让航模“空中开花”,不过,面对新型航模的新性能和“空中蓝军”新的作战样式,防空分队不得不重新研究战法和打法,探索如何在更复杂的条件下快速捕捉、精确射击目标,挖掘装备的极限性能。
走下训练场,防空分队官兵纷纷感叹:“靶机飞出了敌机的姿态,真难严实的对抗有了打仗的感觉。”
一次次狭路相逢,一次次满载而归。红蓝双方在攻防较量中相互学习,也在一次次对抗训练中提升了战斗力。
两代航模飞控手接续奋进,带来了战斗力新的“突围”
这些年来,航模飞控手们的航迹越飞越远。
蛇形机动、剪式机动……一次上级组织靶机飞行示范活动,曾孟和另外一名队友作为代表进行示范。天空中,他们操纵靶机展示多种飞行动作,赢得了在场官兵的阵阵掌声。
伴随着对抗训练持续向纵深推进,一架架航模靶机在航模飞控手们的手中变得不凡:加装一定的重块,靶机可以在平时模拟复杂条件下的飞行训练;加装电磁干扰设备,可以检验防空力量的抗干扰作战能力……
在拓宽航迹的同时,他们还将宝贵的靶机飞行经验提供给更多单位借鉴。
在曾孟和战友们共同整理的一套组训指导手册里,他们将多年来参与大项任务的思考归纳记录下来。那本指导手册,汇集了他们这些年飞出的“刁钻”姿态和组训方法。
一次飞行经验交流,曾孟在向其他单位战友展示这些“刁钻”姿态时,脑海里浮现的是目标保障分队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
那次飞行,曾孟至今记忆深刻。当时,靶机飞行时突发故障,焦急的曾孟等到靶机一落地,就立马钻进靶机操作间,在繁杂的电路中埋头检测修补。直到最后故障被解决,曾孟和战友们才松了一口气。
一路走来的坎坷,换来了一群人的成长。在曾孟的帮带下,如今,年轻的航模飞控手们已经成长为不同战位的骨干——
航模飞控手周东生的特技飞行技术让曾孟也感到惊叹。一堂训练课上,借助航模模拟飞控系统,他向战友们现场演示落叶飘、180°俯冲飞行、平行横滚等特技飞行动作。在周东生的操纵下,屏幕上的航模全程高速飞行、行踪变幻莫测。“我认为特技飞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帮助我们有效躲避地面火器的射击。”周东生说。
还有一位名叫谢敬豪的新生代航模飞控手,他提出了关于改进靶机的建议。
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目标保障分队据此对航模进行优化改进,并探索出新的进袭样式。不久后,一次演训中,满屏幕的“雪花”让防空分队尝到“空中蓝军”的新威力。
谢敬豪一直清晰记得演训中的一个场景:傍晚,晚霞洒满演训一线。各战位上,官兵和航模飞控手在霞光中穿梭,留下一个个忙碌的剪影。
两代航模飞控手接续奋进,带来了战斗力新的“突围”。他们集思广益,在速度、高度、进袭强度上不断创新航模性能,将不同型号航模靶机进行梯次搭配,探索出单机攻击、多机编队、低空突防等多种攻击模式;依托“仿真系统模拟飞”等组训方法,探索形成新的组训模式;人员能力生成周期,相比以前缩短30%以上,提高了目标保障分队战斗力。
如今,新生代航模飞控手张力,对自己的战位与价值有了新的理解。“靶机在蓝天翱翔的航迹,就是我们青春与奋斗的见证。”望向天空中的靶机,他坚定地说。
锐视点
砥石硬方能磨利剑
■易仲龙
一场真刀真枪的对抗训练,离不开一支形神兼备的蓝军。
没有坚硬的石头,就砥砺不出锋利的刀刃;没有强大的对手,就锤炼不出过硬的本领。实兵对抗能否有效锤炼部队,蓝军这块“磨刀石”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蓝军,就练不出高水平的“红军”。蓝军要成为明天战场上的“敌人”,必须时刻保持“强、真、新”,才能当好“磨刀石”,推动部队认真研究对手,砥砺战力。
砥石硬方能磨利剑。一支过硬的蓝军部队需要常态化设计极端条件下的对抗训练,以重大演训任务为平台,深化学习成果,从新型武器装备的应用模拟,到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模拟,不断拓展与深化模拟对抗的领域与方式,提高对抗难度,让“红军”在贴近实战的对抗过招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强化优势。
“像敌人一样去思考,像敌人那样去战斗”,这对于蓝军而言至关重要。演真扮像,“形似”容易“神似”难。做到“神似”,应做到吃透假想敌,把敌人的作战形态设“像”,把敌人的作战行动设“实”,把敌人的作战理论用“活”。做到“神似”,还应做到逼真训练。蓝军必须多设险局,活设危局,巧设败局,变对抗环境为没有确定性的“真战场”,逼着“红军”在各种险境中创新战法,通过对抗中的急中生智、险中求存,磨砺各级指挥员的思维锐度、谋略水平和指挥能力。
与此同时,蓝军应注重在战术战法上求创新,在武器装备上求突破。在内部通过每一轮的红蓝对抗不断总结经验、自我革新,紧盯未来战争形态演变,紧前自我建设;对外时刻关注假想敌发展动向,当假想敌的作战思想、战术战法、武器装备发生变化,蓝军的建设发展也应随之同步更新。否则,“磨刀石”再过硬,也会被一寸一寸地磨平,失去应有职能。
蓝军越“蓝”,“红军”才能越“红”。红蓝双方不论胜负,只为实战。双方在博弈较量和互学互鉴中,增强彼此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清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值,推动对抗训练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不断夯实制胜未来战场的根基。
“小小操纵杆,连着打仗大责任”
■陆军某旅三级军士长 曾 孟
第一次成功放飞航模时,我从未想过,从今往后的军旅之路会和这样的“小飞机”牢牢绑定。这些年,我与靶机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作为“空中蓝军”,我的青春与奋斗就系在这一架架小小的航模靶机上。
我的学历不高,刚下连时,得知自己分到这个专业性很强的战位,一度想打退堂鼓。特别是接触了航模专业一段时间后,由于风向、风速、光线、视野等不可控因素,我在练习放飞靶机时常常出现“坠机”事件。
我慌了,“一架靶机的成本不低,我这样摔下去怎么得了”。当时带我的班长看透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关系,优秀的航模飞控手都是这样练过来的。”
在班长的鼓励下,我放弃了退缩的念头。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加班加点成了我的工作常态。
为了节约训练成本,我想到了“自制遥控航模”的办法。到处寻找零部件,模拟训练软件进行遥控飞行,航模摔坏了先试着自己动手修补……一段时间后,我对各型航模参数及原理背得滚瓜烂熟,能熟练操纵航模在空中做平飞、转向、爬升、俯冲甚至翻滚等各种动作。
入伍这些年,起降航模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可是,每当靶机呼啸升空,作为“蓝军”帮助部队检验、提高防空武器作战效能,我仍然会特别兴奋,内心升腾起一种价值感:“再苦再累都值了。”
再往后,上级在原来航模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唯一一支保障炮兵防空兵专业训练的“空中蓝军”——目标保障分队,我被任命为分队长。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靶机变得更加复杂、精细、智能。
“小小操纵杆,连着打仗大责任。”我感受到压在肩膀上的实实在在的重量。
责任面前,唯有担当。
有一年,一场防空兵实兵实弹训练在某演训场打响。我带领目标保障分队,顺利实现数十架次靶机平稳起降,圆满完成实兵实弹训练保障任务。那次战区陆军组织首届航模操纵骨干集训,我带队获得战区陆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在野外全程随行保障,连续数年担任集团军航模集训队总教练员,先后带出30余名航模专业尖子……
如果现在问我什么时刻感到最幸福,我还是想说:“每当看到靶机呼啸升空,充分发挥‘蓝军’检验、提高部队防空武器作战效能的作用,再苦再累都值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