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kk 发表于 4 天前

低空经济系列调查④ 丨无人机飞控有了“青岛大脑”

自动起飞、自动降落,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调度……连日来,记者探访青岛低空经济市场发现,如今,在无人机管控领域,已经走出“青岛模式”,并正在向全国多地市场拓展。此外,记者采访还了解到,青岛在直升机航空服务方面同样表现优异,一家直升机企业已将26架直升机布局到全国22个省市,并且在应急救援服务等领域屡立新功。



青岛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优小站无人机自动机场设备

>>>自动机场

“青岛模式”走向国内多地

从露天式停机坪,到垂直起降场,通过青岛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个无人机停机装置,可以窥见青岛低空新基建的发展历程。

1月22日,记者在云世纪公司看到,现场陈列的6个机场中,最大的只有49平方米,最小的目测仅4.9平方米。“这就是我们的优小站无人机自动机场。”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优小站U3机场设备

当下,无人机在场景应用中,仍存在多种模式。云世纪总经理王亮告诉记者,优小站无人机自动机场,由云世纪自主研发智造,目前已在崂山区深度布局,形成了“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这个平台的运行逻辑就是在崂山区选取22个点位,各配备两套无人机起降点和传感器设备,一套充电、一套执行,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现了对区域内低空空间的全方位、实时感知。



云世纪自主研发的“云港”垂直起降场

“这就是无人机应用中,最新的体系化运营模式,用无人机织造了一张网,将实时更新的低空数据及时回传,发现问题及时精准推送,节省巡查时间。”王亮表示,无论是城市建设中的工程进度监测,还是环境监管中的污染源排查,亦或是应急救援中的现场情况勘查,“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回传画面可被崂山区各级单位共享共用”。



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无人机视角下的高清画面

记者通过平台后台大屏看到,各点位无人机运行状况可以随机调取。执行中的无人机可以灵活切换空中视角,并实时向后台传送巡检画面。“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依据无人机现场巡查的画面,各部门分职调度,实现业务成果相融合。”王亮告诉记者,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远程调度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轨迹,到现场执行命令,让无人机做到了“真无人”。



“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实时运营画面

“体系化运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降本增效。”王亮介绍,以崂山区为例,传统无人机巡检,如各部门自行采购服务,因无人机数据不能共享共用,年费用总计需1600万元,而通过体系化运营,各部门都可以通过低空智能感知平台获取对应数据,服务费年均720万元,成本降低50%以上,且基于政府自主设置巡检规则,服务次数相对增加,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优小站可以进行周期性自主更新,将城市数据就像拼图一样,织造出最新的城市更新网。”王亮表示,感知平台是崂山区在国内无人机城市级、大规模、体系化低空智能应用与服务运营领域进行的重要创新与探索,如今,已经在全行业形成了标准的低空感知网的“青岛模式”,并走向全国多地,陆续在广东、天津、内蒙古、安徽等省份落地运行。

>>>飞行管理

“任我飞”全面拓展海外市场

在王亮的低空经济发展理念中,空管体系的建立是为低空经济发展筑基,让天空更有序,站在窗边就能够看到畅游的飞行器,互不干扰、自动避让。

云世纪成立之初,就把重点放在了空域数字化,成为全国首批拿到中国民航局飞标司颁发的无人机云系统全国范围运营牌照的企业,推出“优凯飞行”低空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无人机飞行动态信息直接传输至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低空协同管理流程,让无人机的应用,以空域安全、公共安全为前提,并且解决无人机的运行规则问题,让无人机看得见、控得住、能溯源。



优凯飞行平台后台显示图

在优凯飞行平台后台显示屏上,记者看到,透过蓝色和黄色的无人机标识,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无人机的飞行态势,左侧功能栏可以查阅飞行记录、无人机计划、政策法规及气象查询等服务,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可视化技术,将看不见的空域转化成了可直观展示的“低空天图”,也让无人机实现了低空入“云”。

王亮介绍,优凯飞行可基于用户角色的不同,可提供多类型平台。例如,面向空管部门搭建的“低空综合监管云系统”,无人机运营企业或个人用户应用的“低空智能化管控平台”,服务城市安全监管部门的“监测与防御系统”,以及为城市治理、公共安全、能源环保、交通管理等行业用户提供的“行业无人机管控系统”。通过专业的“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低空一站式解决方案及低空飞行服务支持。



云世纪无人机配件展示区域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终端、多场景的应用需求,优凯飞行推出PC端及APP移动端两个版本。PC端适合行业级的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APP移动端则更适合消费级无人机用户。“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空中管制系统标准的无人机监管云系统。”王亮告诉记者,自上线运行以来,优凯飞行累计提供各类飞行计划服务多达6万余次。

从飞起来到管起来,再到更有用、更智能,青岛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崛起,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在持续发力。云世纪又研发出“任我飞”无人机云端控制系统,提供无人机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系统在海外市场实现全面拓展,陆续为墨西哥、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2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无人机智慧低空数字化产品。

>>>大型机队

26架直升机布局全国22个省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低空经济辐射全国市场的版图中,直升机企业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们有26架直升机,作业范围遍布应急管理部南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所辖的22个省市,真正实现了全国布局。”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下文统称青直公司)工作人员范女士介绍,青直公司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直升机通航公司,目前仅山东省内,就和威海、济南等城市,以租用的形式,为其提供应急救援服务。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设了80多个作业点。



青直公司B-707W机组奔赴西藏定日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受访者供图)

当下,在国家大力加强航空救援力量建设,全力构建大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青直公司抓住到行业机遇,实现了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范女士介绍,目前,公司现运营两种机型,其中,1架米-26型直升机,25架米-171型直升机。“值得一提的是,米-26直升机是全球现役最大的直升机,米-171直升机机队规模位居亚洲第一。”范女士介绍,凭借强大的机队规模和专业的救援能力,青直公司成为了国家民用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之一。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里氏6.8级地震,在众多救援力量中,青直公司B-707W机组临危受命,在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和西藏自治区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的指挥带领下,参与到抗震救灾行动中。范女士介绍,此次参与救援的是高功率米-171直升机机,这款直升机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出色的高原飞行性能,能够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穿梭自如,迅速抵达那些交通受阻、道路断绝的偏远受灾区域。

“公司每年都参与多起重大森林火灾的扑灭任务。”范女士介绍,公司积极探索全灾种、大应急航空应急救援规律,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的创新研发,并已获得了七项专利。“在公司自主研发的蜂巢式组合沉箱,可以有效起到‘堵早、堵小、堵好’的作用,属于世界首创。”范女士说。

2024年12月底,随着青岛市区至胶东机场商务摆渡常态化运行正式启动,山东高速华通航空有限公司也走到了聚光灯下。企查查显示,山东高速华通航空有限公司位于青岛,注册资本1亿元,由山东高速集团和青岛联合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公开报道显示,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在直升机应急救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在机队规模上,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公司拥有13架p35直升机,目前在青岛部署2架。

>>>建议

打造低空经济数字化平台

青岛市政协委员、合木至信集团公司董事长陈东认为,青岛低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可以说是前有京上广深一线标兵挥旗领跑,后有合肥、杭州、苏州、深圳、成都和重庆等试点城市多路追兵。“客观地说,青岛仍处于跟跑和培育初创阶段。”



云世纪核心技术展示墙

在他看来,青岛低空经济存在产业规模小、头部企业少,新兴业态不足等问题。相比较而言,“无人机之都”深圳,2023年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2024年预计过千亿。此外,深圳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苏州颁布了《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



陈东建议,做强做大青岛低空经济,应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上游,加大对航空材料、零部件制造等基础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能力,降低产业链风险。在中游,鼓励整机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在下游,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如物流、旅游、应急救援、农业等,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低空经济与青岛的海洋经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例如,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低空旅游、海洋监测等业务;将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航空器制造和维修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打造低空经济数字化平台,实现飞行数据共享、智能调度等功能。

此外,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济南、烟台、潍坊等省内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山东省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低空经济合作项目,如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城市开展产业对接、技术交流、应用示范等活动,提升青岛低空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议积极发挥产业联盟作用。”陈东说,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和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空经济系列调查④ 丨无人机飞控有了“青岛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