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行业招聘平均月薪1.8万!广东这些新职业月薪过万
“广东好揾工”新闻专题都回来啦!春节后人口迁入,广东全国第一!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是过去6年间的最高值。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广东就业稳中有升,背后折射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
东西南北中,广东好揾工。黄坤明书记在新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广东好揾工”新闻专题,结合广东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深挖就业招聘数据,展现广东就业市场“新职业+新政策+新青年”的多元图景,观察分析“稳就业”的“粤式样本”。第二期,挖掘主要求职网站新职业招聘数据,看广东数智新兴行业人才供求现状。
1.84万元!这是线上招聘平台近8000条广东无人机相关职位信息的平均招聘月薪。新春开工季,多个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凭借丰富的产业资源、优秀的营商环境,广东成为不少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的首选之地。尤其在近年火热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职业密集领域,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什么是新职业?人才缺口有多大?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带你一探究竟。
广东多地春招求职人数增速显著
2025年新春开工前两周,多个线上招聘平台先后披露招聘求职数据发展趋势。综合各平台数据可见,今年春招市场供需两端快速升温,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强大的人才磁吸效应。
据猎聘平台数据,2025年新春开工首周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中,广东城市占四席,其中,深圳以10.10%的占比居全国前二,广州(5.68%)、东莞(1.65%)、佛山(1.27%)榜上有名。首周跨城市求职者中,超10%将简历投向广、深、莞等广东城市。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则显示,春招第二周,求职人数环比增速TOP10城市榜单中,广东占据5席,其中深圳以42.1%的环比增速领跑全国,东莞、佛山、广州分列第二、三、四位,珠海也跻身榜单前九。
数智新职业人才需求量大
而从招聘职位来看,猎聘平台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加速推进,各行各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算法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等技术核心职位,新春首周新发职位同比增长均超20%。智联招聘平台数据也显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领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领域,以及大健康产业、生活服务业等人才需求同比增长显著。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今年春招市场人才需求旺盛的多个职位,与近年人社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密切相关。所谓“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成熟的职业技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先后发布了6批共计93个新职业。其中,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生活服务等领域是“上新”重点。如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等,都是2024年发布的新职业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广肃表示,新职业往往由产业变革而生,待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提升后,又会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双旺
高度集聚广深地区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猎聘、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线上招聘平台采集了超8.3万条广东地区的新职业招聘信息,尝试进一步了解各个新职业人才供需情况。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火速出圈,人工智能相关话题频上热搜。A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人才需求持续上升。2019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3个新职业,它们快速成为职场“香饽饽”。
据广州市人社局公开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在纳入新职业名单的当年,便进入《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19年)》;人工智能训练师也在《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榜上有名。
今年广东春招市场上,人工智能领域延续供需双旺态势,且企业和人才都高度集中在广深地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据采集结果显示,省内35.22%的人工智能相关招聘信息来自深圳,23.05%来自广州。智联招聘平台数据也显示,全国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TOP10榜单中,深圳(11.7%)、广州(5.7%)分列第二、第五位。
薪酬方面,人工智能行业的高薪区间职位比重较高。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地区超六成人工智能相关职位开出万元以上月薪,更有14.22%的职位月薪在3万元以上。
广东无人机相关职位
平均招聘月薪达1.84万元
同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还有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但截至2023年底,全国只有19.44万人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招首周,全国无人机工程师、无人机飞手招聘分别同比增长57%、77%。而在大疆、亿航、极飞等多家无人机龙头企业的大本营——广东,人才缺口更加明显。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采集到近8000条广东地区的无人机相关招聘信息,占全部新职业招聘信息约9.5%,不少企业大量招聘无人机飞手、无人机检修等职位,以满足如媒体拍摄、农用、智慧巡检等多方面业务需求。同时,多家研发企业正高薪招揽如飞控算法工程师、飞行器结构设计、空管系统开发等核心研发职位,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多个城市,带动无人机领域平均招聘月薪达1.84万元。
高薪招聘外语主播
开拓跨境直播电商
众多新职业中,公众最为熟悉的莫过于网络主播。该职业虽于2024年才“入编”成为新职业,但在行业内,网络主播已历经多年发展,开辟出直播电商、本地生活、房产、三农、招聘等细分赛道。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布的2024年《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已累计开通超1.8亿个;截至2023年12月,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预计2025年我国直播行业的人才缺口为1941.5万人。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致力打造直播电商之都的广州,正吸引大批企业和人才集聚。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广东省内20.62%的网络主播相关招聘信息来自广州。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对主播的外语技能提出明确要求,月薪普遍在万元以上,旨在开拓跨境直播电商业务。此外,也有不少企业招聘直播运营、数据分析师等幕后职位。
专业人才稀缺
部分新职业面临供求矛盾
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部分新职业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面临专业人才不足、职业标准不清、社会认同度不高等挑战。
猎聘数据显示,今年新春开工,全行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的职位占比64.98%,而在人工智能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的职位占比84.24%,远远高出平均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市场上符合要求的高学历人才却相对短缺。
在无人机领域,与普通消费者常用的轻型、微型无人机不同,企业无人机飞手多需要执行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的飞行任务,这意味着求职者必须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取得相应执照,才满足职位需求。在招聘平台上,一些职位还提出“持有民航局多旋翼无人机超视距驾驶员执照”“有一定油动固定翼飞行调试经验”等细分要求。
一些学历门槛相对不高的新职业则常被误解。例如,为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短短几年间从业者数量便实现由少数到百万级的规模跨越,民宿管家也于2022年设立为新职业,定义为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但在采访过程中,鲜有从业者说得清自己与传统酒店从业人员之间的具体区别,大多只在工作时间和薪酬结构上提及二者差异。还有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并未将酒店与民宿视为两种不同行业。
多措并举
助力企业和人才供需适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为培养、吸引更多适应新技术、新职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快推动人才实现供需适配,广东先后出台多项举措。
作为用工大省,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推进“一试双证”。技能人才通过在人社部门备案的有关行业和企业组织的考核,即可获得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由有关行业和企业出具的职业认证证书。公开信息显示,巨量认证、腾讯等多家企业已备案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拉通产业人才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带动符合新产业需求的人才快速增长。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区位,广东还推出“一试多证”人才培养评价模式,考生一次考试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证书、香港专业能力评估证书或澳门职业能力证明书以及国际行业权威证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粤港澳三地累计组织182批次、5099人次参加“一试多证”考试,4002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
在人才培养层面,多所高校积极回应国家、区域对人才的所急所需,调整专业设置。2024年,广东41所本科高校共新增92个本科专业,且大部分涉及交叉学科。如华南理工大学新设了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两个审批专业,均为全国首创和唯一新增。其中,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跨越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四大学科,瞄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加强了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智能技术、大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等学科交叉知识的深度融合,服务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伟国表示,促进新职业从业者能力提升的最大动力是“新”,新职业能够带来成就感,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可能方向,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可能更加广阔。并且,由于新职业从业人数较少,因此从业者的收入报酬、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会比较好,同时新职业带有一定探索性、主动性,这些因素都会推动更多人进入新职业的领域当中。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采写:李伟锋
制图:林泳希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猎聘、BOSS直聘、媒体公开报道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