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控价格千差万别,什么原因造成的?
低到几十块钱的multiwii飞控,到几百块钱的PIXHAWK飞控,到几千块钱的大疆A2飞控,到专业级的无人机飞控,再到更多我不了解的高端飞控。价格从几十到了几十万。其中的差别在哪里?说到价格,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聊一聊的。
成都纵横的飞控大约六万多吧,还有要明确的是,正版厂商出的multiwii飞控和PIXHAWK飞控都不是几十块或者几百块钱就能买来的。要么是因为仅仅买了硬件,或者是开源的运作方式让人看不到背后的价格等等。
价格的确反应的是真正的价值,无论是物料成本还是人力成本还是智力成本。
当然决定性的因素是硬件的物料成本和软件的算法研发、测试成本,其他的服务公关市场供应链什么的就是价格另外的附加项了。
物料成本和软件成本带来的飞行品质的提升和成本的提升,是在考虑目标用户的购买力之后需要做出很小心地权衡,最终取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一个制造飞控的企业,良好的发展状态应该是开拓市场,奠定规范,保持持续的发展。要是只是为了骗投资人的钱,那就很简单了。
对于物料成本,有很多人说所有的飞控物料成本都差不多,主控芯片很便宜,传感器就是那几个差不了多少,PCB广东那边做的便宜的要死,焊板子要得了几个钱什么的,做过的人知道是个误区。或许自己搞一搞小飞控,写一写代码,画一画图,焊一焊板子挺容易没什么问题,也的确有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四旋翼赛题很快搭出平台然后飞起来。但是飞起来和飞好是又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万到十万级别的用户量下的产品。
但是真的到了打算做产品的一步,考虑了目标用户,定价和硬件指标给出来,那产品价格大格局也就基本上定下来了。另外,好的传感器的价格也不是直观就能看出来的,1度一小时漂移的陀螺和0.1度一小时漂移的陀螺,价格并不是十倍之差。
随手贴两个截图,来自ADI官网和MPU官网,好的IMU和便宜的IMU的价格,都是单片。
软件差异带来的价格差异也很大。一方面是功能的提升,相同的硬件下的新功能的软件成本,另外一方面是软件的稳定,代码维护,软件测试,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虚的,就不直观了。
如其他答案所说,整个东西的原理是几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无非就是传感,然后估计下状态,数据链获取需要的状态,求出个状态差,最后控制器控一控。但是实际上的算法的差距,复杂度还是挺大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新的paper年年在往出发。具体可以参考我同学徐小小的答(虽然不知道答得怎么样)。
有人总是说dji暴利,pixhawk等一众开源项目良心,其实仔细想想也不然,应该说大家都差不多。一方面是商业公司要维持运转,必须有保持盈利的定价系统,另一方面PIX4这种开源项目依托的大学实验室平台,所消耗的资源是以科研经费为主,企业赞助为辅,同比来的一点也不必公司消耗小。而且大家都是从大学走出来的人,大学在产出和成果转化这一块的短板最终反映下来就不只是价格差异,而是科研和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可以说现在我们国家所有的大学的工学院系都多多少少有人在做飞控或者是飞控周边产品的研究,可是最终能够出来的除了一众长得差不多的papers,就是数个牛校为军队系统做的大家都不能说的东西。而能够落实到产业的就不多了。学校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如果不是不能拿出来的项目,那么搞一搞开源是可以的,但是要走商业化运转就不容易,pixhawk最终也是3DR出的,而作为有一定规模研发团队的商业公司,定价标准就有些微妙了。
有人说DJI的东西贵,但是放到市场来看大家也都一样了。我才开始玩四旋翼的时候KK飞控卖四百块钱一块,现在想必已经很少人知道什么是KK飞控了,四百块钱也能买到NAZA这种品质提升很多的东西。念书的时候也觉得开源的东西便宜,直到上了次3DR的官方网站看到官方报价,在看到autoquat的飞控,才知道开源的东西也很贵,才慢慢明白商业公司不是学校,也才觉得自己毕竟是too young,不学习一个不行。且不说asc的十万块一架的飞机,就正版pixhawk的配件就让人咋舌。
如果按照中国人“拿人家的手软”的说法,突然觉得3DR这种买那么贵的东西还不好好维护代码,没有售后坏了东西也不给修的做法很不公道,不过也怪不得人家,因为山寨实在是太可怕了。开源了有人就山寨,山寨了就便宜原版就卖不出去,原版卖不出去就没赚大钱好好维护,然后就恶性循环了。Anyway,我们有开源的东西可以体验可以扒下外衣学习可以探索可以修改,的确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是个好事情,也无外乎最近国内的从业者人数和水平都有上升,学习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
另外一方面,在消费级市场来说,飞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是刚需,而且飞控也不是易耗品,所以在现在的状态,刺激消费者,扩大市场需求,保持产品的高品质是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一旦从DIY做成了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这需要的不只是研发狗们的努力和付出,而是从研发到工厂再到上游整个产业链的配合和协调。这需要研发也好,生产也好很多工程师在做一些很细节的工作,生产环节的层层筛查检修,供应链的处理,都是十分必要的环节。我们每天都会从生产线把淘汰出来的不良品淘汰到研发,做测试,堆起来,今天一收拾居然也有几大箱塞满了一个屋子,不经骇然,但是另外一方面想到我们的产量和流水,生产阶段的良率也让人惊叹。我们说的到手即飞的概念,让用户拿到飞机打开包装就能飞(当然,为了安全考虑,请认真阅读说明书),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产品在下线后都会有测试工程师进行实际使用测试,对于飞机来说就是试飞,每一架从生产线上下来的飞机都试飞,至少一块电池的试飞。这对于一个以万为单位计算产量的产品来说十分不容易,但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无到有培养市场,创建社区,创造普通人的消费欲望,这是推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大事,如果由整个产业来做的话会相对容易,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公司在专心经营这个行业,就十分难得。所以在当下的状态,从业者们应该考虑将产品做得优秀,足够吸引人,就像当年的照相机一样创造出刚需,拓宽消费者的眼界,提高行业应用的智能化程度,因为仅仅只能飞起来航拍是不够的,行业应用上,仅仅是撒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高级别的功能,还需要更多更明确的规范。等到大家都杀开一片了,再回来接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手机市场,有一些公司用足够吸引人的产品让消费者从诺基亚1100和翻盖滑盖的时代走出来,让人们开始关注智能手机,从“花哨的东西”变成刚需之后,然后再继续压低成本才能造就现在繁荣的手机市场格局。
对于刚需市场,比如和军口打交道的供应商,或者是目前电网项目的投标商们,招标为主的卖方市场下的定价规则和消费市场的可比性就不甚明了了,不懂也不便乱说。
嗯,扯远了。
总之就是,飞控的价格除了实际造出来要花的成本,还要加上对知识和探索的尊重,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倾注。
此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