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4|回复: 0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

[复制链接]

24

主题

597

帖子

1183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183
飞币
584
注册时间
2017-9-7
发表于 2022-11-18 1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2.jpg

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wc_dj8

诚邀业内人士及机构向我们投稿,投稿有礼

投稿邮箱:tougao@51wctt.com


来源:网络往下看,文末有福利哦!
i.MX RT跨界处理器具有实时操作和应用处理器级的功能,其已经实际应用在智能交互、工厂自动化、智能支付终端、语音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已经足以证明i.MX RT的强大与广泛的适应性。
除了前述的应用方向之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无人机。
玩无人机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四旋翼无人机的BLDC电调电机,通常需要单独的MCU进行控制,如果用更加节能的FOC控制方式,那么对MCU的性能要求就比较高。一般讲,这颗MCU除去控制电机外,还会处理一些其它事情并留有余量,所以生产无人机的厂商,大都喜欢用Cortex-M4的MCU来做FOC控制(NXP的高主频+硬件除法器的M0+也完全可以胜任),也就是四旋翼无人机需要四颗较高性能的MCU,来分别控制四个电机。
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至少是Cortex-M4级别的MCU做飞控,它需要读取传感器数据、控制飞行姿态、完成通讯等任务。
所有这些控制和操作,现在用一颗i.MX RT就都可以搞定了。i.MX RT性能强悍,以Cortex-M7为内核,主频高达600MHz,片内512KB RAM,同时具有4组PWM模块、适合多电机模拟信号采样的ADC_ETC模块,及丰富灵活的通讯接口,所以搞定飞控+4个BLDC电机控制自然不在话下。
我们接触到很多使用i.MX RT做无人机的实例,下面为各位展示两个优秀的方案。
基于i.MX RT1052的飞行学习板
这是一个由ZLG技术研发中心设计的,“4个无刷电机FOC驱动 + 飞控算法”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按竞赛级设计,有实力在无人机飞行大赛上争金夺银的!
其中的ZLG-Soar飞控软件库具有如下特点:
    采用四元数互补滤波融合算法,和基于角速度环与角度环的串级PID姿态控制算法,在i.MX RT下控制频率可达2KHz(一般飞控频率为0.5KHz)。支持自动校准功能,支持9轴或6轴IMU(惯量测量传感器)。支持SBUS航模串口协议,适用于支持该协议的任意无线收发器。支持常用的IIC/SPI/UART接口,可以扩展不同的传感器。飞行学习板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使用NXP的FreeMaster软件边飞边进行参数的调试。提供的软件接口,可以让用户快速移植自己的飞控软件,或BetaFlight,ClenFlight,PX4,OpenPiliot,RaceFlight等软件。

下图是i.MX RT飞行学习板的真身!产品级软硬件设计,既可直接用于无人机,也可用于多电机FOC的应用评估,例如稳拍器、机器人、工业缝纫机等等。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3.jpg

下图则是i.MX RT飞行学习板的电路结构:
    核心是i.MX RT1052跨界处理器;外接4路功率模块,用无感FOC算法驱动4个无刷电机;外扩IMU传感器和气压计,可同时运行飞行控制算法;同时预留了4个油门脉冲接口,可外接飞行控制器,学习板仅作为“4无刷电机FOC驱动”使用。默认整机7-12V/16A,可根据需求修改。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4.jpg
i.MX RT飞行学习板,提供多种配套软件,包括:ZLG-FOC电机库、简易飞行控制算法、i.MX RT外设基础例程等。用户可快速搭建无人机产品,或其他多电机FOC的产品,例如稳拍器、机器人、工业缝纫机、IoT创新产品等等。
基于i.MX RT1052的开源AutoQuad飞控
这是一位网络牛人(姑且称他为老J)参加RT-Thread应用作品征集赛的一个作品。AutoQuad是德国的一款老牌开源飞控(硬件闭源),其旨在提供稳定、动态飞行和自动驾驶功能的飞控控制器。

由于AutoQuad硬件闭源的特性,国内的玩家很少,但AutoQuad 的ukf算法“独步天下”,绝对是一绝。15年时老J自己做出了Autoquad的M4版本硬件,并可以运行官方源码。
2017年时他又将Autoquad移植到MDK环境下,并且将其RTOS替换为RT-Thread。后续玩这个玩了蛮久时间。他的体会是这个版本的AutoQuad由于UKF算法占用了很多CPU资源,使得整个系统CPU占用率太高,再者就是片内RAM资源捉襟见肘。
对于这个版本的AutoQuad目前有挺多模友想继续深入的开发,比如网名为“我的世界观”的网友,想将L1自适应控制算法加入到其中,但这个L1自适应算法也是极耗费CPU资源的。在这个背景下,老J开始着手了AutoQuad在i.MX RT1052上的实现,以期留出足够的资源来给模友们做深入开发,同时也借机熟悉下RT-Thread的3.x版本。
硬件板子目前基于野火1052 mini开发板,传感器是从马家买的现成模块,采用飞线的形式固定在开发板上(后期会重新设计一款小的适合飞控的板子)。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5.jpg
主控+传感器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6.jpg
全部的连接都使用飞线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7.jpg

完成后的效果
系统框图如下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8.jpg
本设计的特点是:
    首先,作者对AutoQuad非常熟悉,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软件对CPU高性能,与对大容量RAM的要求。刚好i.MX RT可以在这两方面满足他的升级要求。其次,作者使用了现成的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及其RT-Thread在i.MX RT上的现成BSP,依托i.MX RT丰富的外设接口和RT-Thread提供的标准设备驱动框架,能够快速地移植整个软件系统到i.MX RT平台上。第三,整个硬件环境尤其是主控板,采用了现成的野火开发板,省却了研究适配开发i.MX RT1052硬件平台的时间和精力。

NXP在i.MX RT105x上的方案
以上两个方案都是充分地利用了i.MX RT1052的高性能、多端口和方便开发的特性,用一颗MCU实现了以前需要4-5颗MCU,甚至更多MCU,才能实现的功能,大大地简化了硬件系统的复杂度,即降低了总体成本又缩小了系统的整体尺寸,同时减小了重量和功耗,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的性价比。
目前NXP还没有在i.MX RT上的专用无人机方案,在多电机应用方面,有一个单片i.MX RT同时驱动三个电机的机械臂方案,如下图所示: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9.jpg

接下来会通过摄像头实时自动地识别物体,再直接驱动机械臂执行动作,所有这些也将会通过i.MX RT实现。
来源:网络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0.jpg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1.jpg

感谢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以下惊喜送给你作为奖励!

限时领取 | 电机电控PPT合集(电机设计/高效实现/仿真算法/死区补偿/磁场分析/弱磁/可逆……)
限时领取  | 300页PPT讲解电动机本体设计及控制原理(超详细)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2.jpg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3.jpg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4.jpg

技术 | 一颗MCU可以搞定无人机的电机驱动+飞控算法!w15.jpg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旺材电机与电控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旺材电机与电控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行业资讯、技术干货、行情报价、每日热点,都隐藏在“阅读原文”中,点击了解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