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7|回复: 0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

[复制链接]

403

主题

435

帖子

1243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243
飞币
806
注册时间
2017-8-7
发表于 2023-7-29 11: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小城故事”采访组:

余清楚 张玉珂 王浩 申亚欣 杨丽娜 杨阳 马盛楠


  “这就是格尔木。”6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率部行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滩,将铁锹往地上猛力一插。从此,格尔木这座城市横空出世,扬名天下。

▲无人机航拍之“瞰见格尔木”

  从昔日茫茫戈壁到如今“半城绿树半城楼”,从荒凉的帐篷城到富“钾”一方的盐湖城,从骆驼运载到神奇天路,从“两路”精神到新时代柴达木精神,踏雪留痕,历史见证了新兴城市的发展轨迹;风雨无阻,格尔木人记录着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

  80多年前,在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程之际,毛泽东主席登上岷山峰顶,遥望巍巍昆仑,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今天的格尔木,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昆仑山下。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旧貌新颜,沧桑巨变,年轻的格尔木正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城市名片”,向世人续写雪域高原的传奇。

  格尔木,建城的时间很短暂,成长的故事很绵长。

一个人——

树起精神坐标 点亮高原明珠

  “格尔木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帐篷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是这座城市的奠基者。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2.jpg

▲将军楼与慕生忠将军塑像

  据《中国国情丛书》格尔木卷记载:“在西藏运输总队进驻到格尔木河西岸之前的1952年,居住在格尔木周围的人口只有825人,全部是少数民族牧民,而且东鳞西爪,居住分散。”当时,格尔木在地图上还被写着“噶尔穆”,只不过是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带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只有少数牧民偶尔游牧至此。

  就是在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慕生忠带着1200名筑路军民,靠铁锹、钢钎等极为简陋的工具,仅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在“生命禁区”打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公路运输线,一个戈壁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走进为纪念慕生忠将军而建的将军楼公园,他当年办公生活过的二层小楼赫然而立,这是戈壁上方圆千里以内矗立起来的第一座楼房。60多年前,当西藏运输总队第一顶帐篷搭起时,筑路大军便成了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此后,又有数万将士从四面八方汇聚格尔木,挥洒青春和汗水。由此,格尔木也有“帐篷城”、“兵城”之称。慕生忠当年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我们要住下来,当格尔木第一代居民。我们要在世界屋脊开辟一条平坦大道,在柴达木建设一座美丽花园。我们喜欢城市,但更喜欢自己亲手建造的城市。”

  现如今,格尔木市民陆续搬进楼房新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力进行。在格尔木市南郊长江源村,记者走进藏族小伙闹布桑周的家。这是一座充满民族风情而又有现代气息的二层小楼。它记录了长江源头生态移民的生活变迁。“过去父母在山上主要靠放牧为生,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一家住进了‘小洋房’。”闹布桑周边说边露出爽朗的笑容。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3.jpg

▲“筑路忠魂”

  与将军楼遥相呼应的一棵大树便是慕生忠当年亲手种下的。1954年,慕生忠指挥民众从青海湟源拉了14万株树苗,种下了格尔木第一批树木。

  在“种活一棵树远比养活一个娃娃难得多”的格尔木,人们从未放弃绿化对这个城市的意义。现在的格尔木已成为一片美丽的“沙漠绿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20%,步步可见景,处处有绿意。

  “这些树木都是我们的社工一棵一棵亲手栽起来的”,金峰路街道园林社区主任韩玲指着昆仑公园的树林骄傲地说,“慕将军和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是格尔木的功臣,我们也是格尔木的功臣。”

  80多岁的李充善老人是格尔木的第一代建设者。耄耋之年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谈起当年经历如数家珍。1957年,他来到格尔木修路。那时经常狂风骤起,黄沙满天,连新鲜蔬菜都没有。但是,李充善没有选择离开,子女们也成了格尔木的新一代建设者。

  “一年一个样。”齐天然将军之子齐煌对格尔木的发展如是评价,“很敬佩父辈一代对信仰的执着。‘两路’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格尔木人。”

  “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杨柳成荫”,是将军近三十年后重返旧地对格尔木变迁的形象描述;“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则是格尔木几代建设者们扎根奉献的生动注脚。从1954年建政初期的纯牧业到如今的西部新型工业基地,从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3839万元跃升至2015年285.24亿元,一座高原工业新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生机勃勃的屹立于青藏之间。

  “这充分体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以及自信自强、包容开放、超越发展的精神风貌。这也是格尔木这座城市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格尔木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变化巨大。”谈到格尔木的城市精神,市委书记王勇无比感慨。

  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前行。格尔木,是一座焕发进取精神的城市;格尔木人,是一群充满奉献情怀的人。

▲“九个一”让您了解格尔木

一座山——

厚植历史底蕴 擎起文化高地

  “其光熊熊,其气魄魄。”巍巍昆仑,高耸入云,雄壮之美一如《山海经》中所载。

  连绵的群山陡壁、突兀的雪峰冰川、广袤的草原草甸在“世界屋脊”上无言地诉说着300万年的地质变迁,衍生出无数动人的神话传说,就像一部叙事宏大的史诗,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

  虽然格尔木建政时间只有短短60余年,但是其近1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下,人类足迹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距市区200公里处的野牛沟岩画,记录着原始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他们用铁制工具打凿而成的牛、鹿、狼等形象符号,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4.jpg

▲巍巍昆仑

  而今,格尔木探索开拓的足迹一刻也未曾停歇,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书写。

  在这片高地上,人们以攀登追逐梦想。1990年8月,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迎来一批异常年轻的来客。平均只有20岁左右的北京大学登山队几经周转,坐着“突突”的手扶拖拉机抵达玉珠峰下,仅凭简陋设备将旗帜插上雪峰之巅,开辟了中国群众性登山运动的新纪元。此后,一批又一批的登山爱好者将这里视为雪山探险的圣地。

  在这片高地上,人们以美玉比喻美德。2008的北京奥运会奖牌“金玉良缘”,创造性地将玉镶嵌在奖牌之上。在诸多美玉的角逐中,产自格尔木的昆仑玉脱颖而出。玉是美德的象征,礼赞着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玉环切割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三分之一,以精湛技艺制作而成的奥运奖牌,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惊艳世人,传为美谈。

  在这片高地上,人们以智慧谋求创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达130万平方公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格尔木常年驻扎着钻研冻土的研究员,他们不畏恶劣条件,与暴雪搏击,与野狼斗勇,最终攻克多项世界难题。用生命探索这片区域的地质科考队员,详细记录下了昆仑山每一处地貌,助力昆仑山获评“世界地质公园”。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5.jpg

▲察尔汗盐湖风光

  瀚海日出、沙漠胡杨、戈壁红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汇聚在这片高地上,藏羚羊、白唇鹿、野牦牛等珍稀动物生长在这片高地上。广袤的格尔木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形成了以高原观光、工业旅游、道教朝觐、登山探险、民俗体验为主要特色的青藏线顶级旅游带和柴达木旅游版块,建成了万丈盐桥、昆仑山口、不冻泉、西王母瑶池等景点。

  在格尔木的街头,随处可以遇见背着行囊的旅游人群。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城震撼于格尔木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我们是自驾游,开车来到格尔木,因为想看的景点太多,准备在这里住上三天,再往下一站出发。”

  据统计,格尔木2015年共接待游客36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48亿元。“363.75万”这个数字,可是超过格尔木总人口10余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举办的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期间,格尔木力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和发展,在光伏产业观光、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和工业旅游开发等方面共完成推介签约旅游项目4个,金额达8.86亿元。

  正如格尔木市长吴天晓所言,随着格尔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昆仑文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认同感不断提升,格尔木文化旅游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优势正在转发为经济优势。

  背靠昆仑山的格尔木,正在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不断夯实城市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一片湖——

托起盐化工业 助力循环经济

  “我来察尔汗盐湖工作后第一次发回照片,同学都说我太傻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全是雪啊,怎么还穿个短袖。我说那不是雪,那是盐!”

  指着面前200平方公里的盐田,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朱红卫回忆起了往事。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片浪卷盐花、水天相接的景象跃然眼前。

  格尔木被誉为“中国盐湖城”正因为这片湖——察尔汗盐湖。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6.jpg

▲国产现代化水采船在察尔汗盐湖上作业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的心脏,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香港面积。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60亿人食用1000年。如果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这里的盐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丰富的钾、镁、锂等自然资源,氯化钾资源储量5亿多吨,氯化镁资源储量40多亿吨,氯化锂资源储量1000多万吨,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是发展我国盐化工业的战略宝地。

  “察尔汗盐湖钾肥的生产名列全世界第四,仅次于以色列、约旦和白俄罗斯”,朱红卫难掩兴奋,“在钾盐行业,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采访过程中,朱红卫不时蹦出一些专业术语。在网上查找他的名字,跳出来的也是《察尔汗盐湖氯化钾生产工艺比较》《兑卤法工艺生产氯化钾技术发展概况》等专业论文。

  “1995年我来到这里时,我们的钾肥总产量还不到20万吨,那时80%的产能是采用‘正浮选’工艺,比较粗糙。”朱红卫拿“红豆里挑绿豆”的例子介绍说,采用‘反浮选’的工艺则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易于控制。

  “那时候实现‘反浮选’提取技术的新型药剂国内没有。在进行了马拉松式谈判仍然无果后,朱镕基总理视察时问有没有能力自己研发,我们领导表示有信心。我学的是精细化工,正好有幸参与到研发过程中。那时候每天查论文做实验,即使下班了睡觉了脑子都在不停地转。”1998年,他们终于突破了“反浮选”生产工艺。“每年能省2000万元,以前20万吨都做不到,现在产量近600万吨,产能效率增长了30倍。国外同行都称赞!”朱红卫自豪地说。

  对于即使丰富却总是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地发展是朱红卫这些盐湖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确定了‘以钾为主,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方针,提出了建设‘生态镁锂家园’。”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7.jpg

▲黄河水电格尔木590MW光伏电站园区一瞥

  可以说,盐湖化工实现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只是格尔木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目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格尔木基本形成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选冶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新能源、装配制造、宝玉石四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水电、水泥、矿泉水“三水”工业、特色旅游业及健康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有机农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态势日渐强劲。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盆底子’,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表示。

  循环经济带动工业、轻工业、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正为格尔木实现新跨越提供不竭的动力。

▲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接受人民网采访

一条路——

升级“旱码头” 打造立体枢纽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嘹亮的歌声震慑人心,久久绕梁。锃亮的铁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向高原深处延伸,化成两道耀眼的光束。

  十年前的7月1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修成这条“天路”有多么不容易?从当年国际社会的评价可见一斑,“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8.jpg

▲格尔木火车站

  作为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三代铁路人,见证着这条“天路”的每一步变迁和成长。

  格尔木车务段的副段长杨书铭,是1983年第一批来到格尔木火车站的铁路人,他在这里度过33载春秋。“大沿帽、蒸汽机车、煤油灯”是杨书铭刚到格尔木站的最初印象。

  皮肤黝黑,被亲切称为“花站”格尔木车务段南山口站的站长花映海,则是格尔木的第二代铁路人。“东风4型内燃机、双线电气化贯通”,花映海感慨着铁路技术的更新换代。

  90后小伙制动员梁立栋年纪不大,但已经工作了5年的时间,伴随着鼠标长大的一代,又为格尔木火车站注入新的活力。“数字灯显、卫星定位、无人站”,是梁立栋眼中第三代铁路人的工作常态。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通前,进出藏的物资运送有95%都通过格尔木中转,故而这里有进藏“旱码头”之称。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车运营后,格尔木火车站更加繁忙。这个偏于西北一隅的车站,十年间旅客发送量增幅达48.6%,货物发送量由2006年551.5吨增加到2015年1558.2吨,十年间货物发送量翻了近三倍。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9.jpg

▲火车行驶在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

  “天路”的贯通,让沿线群众的出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Z21次列车上,人们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回家的路变短了,从格尔木至拉萨上千公里仅需14个小时车程。

  “现在,格尔木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青藏、青新、格敦三条公路干线形成交汇,青藏铁路穿城而过,格敦、格库铁路加快建设,格尔木机场已具备夜航条件。”格尔木市交通局局长王有胜介绍说,“格尔木向外发展已经有了四通八达的坚实依靠,由仅仅承担西藏中转任务的进藏‘旱码头’,蜕变成为西部地区通往藏、川、新、陇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座因“路”而兴的城市,始终把交通运输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面向“十三五”又提出更高目标——

  公路方面,完善公路路网结构,加密公路路网及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境内国省干线建设里程为309.5公里。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格成铁路、青藏线(格拉段)增建复线铁路和格昆铁路等干线铁路,形成东至西宁、北达敦煌、南去拉萨、西抵库尔勒、西南至成都、昆明的“卡”字形路网结构。航空方面,完成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适时开通格尔木至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航线,逐步完善机场的次枢纽作用。

  “铺路、架桥、插翅膀”,格尔木正在向着中国西部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和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昂首迈进。

  “阅尽人间春色”,格尔木风景独好!

延伸阅读

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力推城乡一体化 增强群众获得感

“九个一”让您了解格尔木

@所有人 秦皇岛市委书记约你来北戴河赶海!

大家都在看

警方紧急提醒!除了170,133、180、153号段也已“中毒”

迟到71年的谢罪!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铭记!

不止洪荒之力!原来你们是这样的中国游泳队…

(人民网原创报道,原标题《青海格尔木:横空出世莽昆仑》)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刘云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就是格尔木!(附震撼航拍)w1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