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9|回复: 0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39

帖子

1255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255
飞币
814
注册时间
2017-8-7
发表于 2024-8-22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9架!我国再次刷新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纪录。当这个集群的数量突破100架的时候,这是一个关键的坎。

无人机集群到底能改变什么?《面对面》专访智能无人系统项目负责人赵彦杰。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中国创造纪录

2016年,一部美国好莱坞出品的科幻动作片《独立日:卷土重来》上映,影片中多次出现海量无人机集群作战的片段。这种科幻的类似场景,在今年的6月,出现在了中国某地的上空。

这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组织的一项飞行试验,119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成功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119架,中国再次创造了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的世界纪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一项飞行试验

赵彦杰,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无人集群项目负责人。

记者:对你们专业领域来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赵彦杰:这119架飞机,我们特别强调是叫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这个在未来的作战应用上,可能有较大的意义,当这个集群的数量,突破100架的时候,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坎。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w2.jpg

记者:这个坎是一个什么样的门槛?

赵彦杰:我们经常说三五成群,三个五个也可以叫群,可能未来会有上千架,甚至上万架飞机的集群,那么我们认为,超过100架之后,从技术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就是一个里程碑。

从“无人时代”到“无人集群时代” 军事史上一次超越

在传统的观念中,战争就意味着军人的流血牺牲。但是,早就有军事专家预言,在未来的战场上,很可能不再是有血有肉的士兵,而是成群结队的群化武器系统,是以无人装备为主体的智能较量。因为,“零伤亡”的需求必然使战争进入“无人”时代,而“无人”时代迅猛发展又使作战进入了“无人集群”时代,这是军事发展史上的一个超越。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w3.jpg

△科幻电影中的画面

记者:这个概念能通俗告诉我们,是什么意思吗?

赵彦杰:我们都知道蚂蚁,每一个蚂蚁可以搬得动的物体重量是有限的,但是蚂蚁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抬起一个比它重很多很多倍的物体,这个就是集群智能简单的表述。其实自然界里,有很多群体生存的生物,比如说像蜂群,鸟群,狼群,鱼群,我们无人机的集群也是借鉴了自然界群体相互协同的行为。

记者:当国外一旦在战争中使用这种无人集群的话,其实最好对付的方式可能是需要另外一个无人集群?

赵彦杰: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大型的高价值武器平台,对这种小型的密集的无人集群来讲,是很难对付的。首先从探测的角度来讲,这种小平台很难被探测到;第二可以以一种饱和式的方式,去进行一些袭扰,甚至是攻击。

自1917年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装备问世以来,100年后的今天,智能无人集群再一次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力量,以集群替代机动、数量提升能力、成本创造优势的方式,重新定义着未来力量运用的形态。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w4.jpg
△1917年无人机诞生

赵彦杰:通俗点说有点儿像一个人牵着一只风筝,风筝和人之间有一根线。对于我们来讲是用一根线,牵住了一百多只风筝。

记者:但是这样的话操控难度就太大了?

赵彦杰:未来作战,当无人机的数量不断提升,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去操控无人机,甚至有一天,无人机等无人装备的数量远远大于作战人员的时候,怎么办?就必须要有集群的控制,集群控制的核心,就是每一个飞机之间进行相互通信,每一个飞机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自适应调整,我不用去控制它每一刻每一秒,我只需要告诉它一个任务,它自主去执行。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w5.jpg


创造纪录的年轻团队:多是80后、90后 负责人仅32岁

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智能无人集群的项目负责人,赵彦杰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但不巧的是,那一年,他所在的地区高中不招飞行员,赵彦杰没有实现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2006年8月,赵彦杰清华大学毕业后,获得了赴美全额奖学金留学的资格,之后开启了在美国的8年学习生活。


赵彦杰:2009年的时候熬夜看阅兵式,那个时候感触特别深,我们国家首次亮相的预警机,它是空中梯队的长机,带领150多架飞机飞过天安门。那时的感觉,只有祖国强大,才是每一个海外华人的坚强后盾。

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这项新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央视独家揭秘w6.jpg

记者:但是真正下决心,从国外回到国内的时候,在你的内心有没有做过权衡?

赵彦杰:有做过,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比较年轻,可能这个选择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是从现在来看,我觉得我的选择没有错。

2014年,赵彦杰和爱人选择回国工作,在了解了国内诸多单位后,他选择了5年前那个令他心潮澎湃的预警机总体单位——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那个时候,中国的无人机发展已经处在世界的前沿,从最初的军用领域逐渐扩展到消费领域,不仅中国的无人机走出了国门,而且国内无人机市场火热,普通民众对无人机的认可程度和需求度逐渐攀升。但是,在无人集群方面,研究还属于基础阶段,赵彦杰团队希望做的,就是快速实现无人集群的试飞。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

赵彦杰:当我刚刚入职电子科学研究院的时候,参加了一次“6.3事故”的纪念会。2006年的时候,有40位科学家和军人,因为一些事故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那个时候感触非常深,觉得能不能让我们的科学家,让我们的军人,少牺牲不牺牲。至少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被机器人伤害,所以我们才要发展无人的装备。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赵彦杰的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几十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80后,90后,而项目负责人赵彦杰本人今年也只有32岁。

记者:因为在人们印象中,像这种尖端的科技项目,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一些院士担当的,最初会不会有人对你有质疑?

赵彦杰:这个会有。我们团队,更多地像一个创新创业的公司。我们也是非常拼搏,有时候飞机掉到山谷里去了,很多很年轻的同事冒着巨大的风险,爬到山谷底下,去把飞机找出来,为了得到一些飞行的原始数据。

多次刷新美国纪录 未来还有更多目标

赵彦杰他们面对的,是中美之间齿轮式的竞赛,近两年,在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方面,首先是2015年美国的50架,接着是赵彦杰他们的67架,仅仅两个月后,美国释放了103架,而不到半年,赵彦杰他们将这一纪录改写为119架。


记者:这几十架的数字增加背后,难度和阻力会有多大?

赵彦杰:这个还是有很大难度的。67到119,它的容量翻了接近一倍,另外在67架的时候,我们只是实现了一些简单飞行,而这一次有针对性实现了一些典型的动作。

记者:从国外103架的纪录诞生之后,你们自己定的目标是什么样的?

赵彦杰:当时是设定了120架,有1架掉下来了,就是119。

记者:原因是什么?

赵彦杰:它肯定有一些小的问题,但是集群有一个特点,一个集群出去了,有一部分飞机失能了或者被摧毁了,并不太影响整个集群,这就是体系生存率高的体现。

现在,赵彦杰的研发团队已经攻克了无人集群的核心技术。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关键技术有待于攻破,不仅如此,对于无人平台的建设,赵彦杰也希望实现工程化、制定出标准以及尽早实用化,等着他们的,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点击原文链接↓↓

看《面对面》完整视频

更多新闻

    这个被英国评为2016年“观众必须观看的一个瞬间” 竟是合成的?

    烫发直接用火烧,你敢试吗?

    伦敦货车冲撞事件致1死10伤 警方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


监制/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编辑/孙毛宁

©央视新闻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