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回复: 0

大疆 Mavic Air 无人机长测:这无人机,堪称“最令人满意”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418

帖子

120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209
飞币
799
注册时间
2017-7-4
发表于 昨天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型无人机的出现降低了人们航拍的门槛。以前的航拍无人机可能只会出现在空阔的大草地、海边,起飞前还要做很多准备,现在的微型无人机完全可以从口袋取出,于楼宇桥梁间起飞。

复杂的飞行场景意味着无人机需要有更多的传感器保持稳定安全,也让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深藏不露。想要深入了解一台航拍无人机的性能,「长测」非常有必要。

拿到大疆 Mavic Air 近两个月,爱范儿带着这台收割了无数赞誉的无人机出发,去了几乎没有信号干扰的理想起飞点,也飞过有着强烈无线电信号干扰的车厂赛道,最后还感受了接近北极圈的冰雪大地,终于有了这篇时间跨度颇为漫长的详细测评。


Mavic Air 强不强?事实如下文,欢迎大家一起来评价。

硬件设计:Air 比 Pro 更像「Pro」

Mavic Pro 的结构极具创意,据传连大疆本来的产品规划都没有想过会出现这样一个爆款。创新已成现实,Mavic Pro 的不少想法会成为未来大疆小型无人机的基础,「后来者居上」的情节也恰恰是在这个节点出现。Mavic Air 借鉴了 Mavic Pro,更改进了 Mavic Pro 一些不成熟的部分。

Mavic Air 的遥控器和 Spark 的遥控器几乎一样,目测这个经典设计会延续很多年。可拆卸摇杆结构简单,体验出色。只要像拧螺丝一样把摇杆拧下来,藏在手柄两侧的空隙,就能把遥控器四平八稳地装进口袋里,不用再担心会不会把摇杆折断,注意别在拆摇杆的时候手滑弄丢就行。





这个遥控器最大的问题在于手机支架。沿用经典设计的 iPhone 678 当然可以严丝合缝地不戴保护套装进去,稍微厚一点的 iPhone X 就有点尴尬了,希望下一代遥控器能更好地兼容不同厚度的设备。


飞机本体很多部件也展示了设计师的巧思,一点细微的变动就能让用户体验提升一个档次。

Mavic Pro 发布之后,大疆工程师雨眠曾在知乎回答中解读了透明云台保护罩的作用:

至于那个透明的云台保护罩,主要是平时不用的时候,以及恶劣环境飞行的时候保护云台的,会让画质下降些,所以平时飞行的时候建议摘下来,画质和续航都会好些。

听起来很不错,一物多用,但是这个保护罩的下场可不咋样。戴着它拍照画质损失严重,保护罩卡扣很容易就断裂,云台本身的固定支架安装过程也是麻烦,很难对上合适的位置。

于是,大疆给 Mavic Air 做了个换头手术。




云台保护罩和固定支架换成了现在的一体式设计,安装拆卸一步到位,防呆设计保证了云台永远能以正确的姿态待在保护罩里。保护罩卡扣的质量显然也要比 Pro 的透明塑料壳坚固不少。

Air 的三轴机械云台不再像 Pro 一样裸露在外,被双目摄像头、前机臂转轴紧密包裹。云台两侧新增的减震球能减少非运动模式下的多余抖动。



(这个减震球非常容易沾灰…千万别在沙子上起飞,否则就是这个效果)

Mavic Air 的机臂折叠方式和 Pro 一样,由于轴距大幅缩短,电机从折叠后一前一后的分布状态变成了在机身中部交汇。桨叶从折叠桨改成了直径几乎跟机身一样长的直桨,这就是为什么体积更小的 Mavic Air 有着和 Mavic Pro 相近的抗风性能。摄影大 V Kai W 实测 Mavic Air 可以在每小时 25 英里的大风中顺利起飞,爱范儿因为没找到这么大风的地方就不亲自测试了。



最后,也是 Mavic Air 机身最「Pro」的结构升级。

Mavic Air 搭载的 FlightAutonomy 2.0 飞行系统把电池舱转移到了飞机底部,上部空间几乎完全留给了计算模块、飞控模块、视觉识别模块和散热模块,紧凑之余又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塞进前后两套避障摄像头,是不折不扣的「小钢炮」。




散热结构的改进提高了 Air 的散热性能,虽然摄像头多了,视觉识别功能丰富了,Air 也不需要像 Pro 一样在外壳安装金属散热片,外观更加简洁。


有人可能会担心大疆精心设计的散热结构会不会制约其严寒环境的续航能力。结论是只要起飞前做好电池保温工作,即使是在零下 20 摄氏度的芬兰冰湖上,Mavic Air 到达 14% 剩余电量的续航时间也能超过 17 分钟。



与其纠结于它和 Mavic Pro 那几分钟的续航差距,还是多买两块电池吧。Mavic Air 的充电管家是全能套装的小彩蛋,折叠式设计保护了充电触点,也缩小了体积,可以轻轻松松放进套装的单肩包里。花点钱把充电管家的四个卡位全部填满,你就能得到超过 1 小时的飞行能力,旅拍一天怎么都够了,用不上的电池还能当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




图传:此 Wi-Fi 非彼 Wi-Fi

有话在前:Mavic Air 图传性能会因具体飞行场景的信号环境差异而有所波动,折叠式天线是否正确展开、遥控器天线指向也会影响图传性能,因此该部分的测试数据及评价仅供参考。

Wi-Fi 图传抗干扰能力较弱、信号传输距离有限,这些黑历史人尽皆知。所以 Mavic Air 发布会当天,当我知道它用的是「增强型」Wi-Fi 图传时,我的心里是拒绝的。

你不能让我买我就买,首先我要试一下。于是在爱范儿多位编辑、视频编导的见证下,大疆官方飞手在安全环境中把 Mavic Air 飞到了三公里之外的空域并顺利返航,期间图传只出现了间歇性卡顿,返航的原因是电池电量不足。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尝试用 Mavic Air 拉距两公里,大疆也表示官方测试团队在测试场地测出了超过官方标称 4 公里的极限图传距离。


(拉距一公里非常轻松)

拉距测试证明了 Mavic Air 的极限性能可靠,能胜任长距离飞行,但比起传输距离,增强型 Wi-Fi 图传的抗干扰能力才是我们的评测要点。

春节后我们带着 Mavic Air 去了一家车企实验场,场地中央高耸的塔台与工程师人手一部的对讲机暗示着这里会有前所未有的无线电干扰。果不其然,飞机飞了不到 300 米,图传就出现严重卡顿甚至是彻底掉线。


(虽然场地很空旷,但是信号干扰也不是一般的严重)

这次飞行在整个 Mavic Air 测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非常明显地展示了增强型 Wi-Fi 图传如何在强大的信号干扰中挣扎。虽然此刻的图传已经不足以为飞手取景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看见彻底断线前的图传系统一直在尝试重连,飞手仍然可以根据图传幸存的画面手动控制飞机返航。重连速度是增强型 Wi-Fi 图传的大亮点,可以更大限度地保障飞行安全。

操作失误也有可能会导致图传掉线。Mavic Air 前机臂的折叠天线跟遥控器上的天线一样,都是有一定指向性的天线。天线没有正确展开的话,图传有效距离会大幅缩短。起飞前,务必检查天线有没有正确展开!


说完不足,是不是产生了一种 Mavic Air 图传抗干扰性能弱的感觉?放心,测试期间超过 70 次起降,起飞地点涵盖半山腰、郊区江边、城市楼顶、北欧郊野,Mavic Air 的图传在合法的飞行环境里基本没对飞行安全和稳定构成负面影响,使用体验跟 Mavic Pro 的 OcuSync 图传、精灵 4 的 Lightbridge 2 图传没有太显著的区别,颠覆了不少老玩家对 Wi-Fi 图传的固有印象。

图传向来就是大疆无人机难以被人撼动的技术。如无意外,Mavic Air 首发的增强型 Wi-Fi 图传又会开启大疆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的一个新阶段。

画质:用样张说话

基于 Mavic Pro 相机偏色、清晰度有限、对焦功能鸡肋等缺点和对先进技术的占有欲,很多人都幻想在新的 Mavic XXX 上看见 1 英寸 CMOS。当下,大底之梦留给了八字还没一撇的 Mavic Pro 2。

Mavic Air 整体尺寸变小,微小的摄像头容不下更大的 CMOS,所以画质的改变以优化升级为主,一并保留了小尺寸 CMOS 的局限性。


Air 相机的画面整体观感直逼精灵 4A,白平衡、宽容度、对比度、色调各方面都还不错,天气好的话拍出来的照片不修图就能直接分享。如果天空很亮,可以开启 HDR 来保留天空的层次感。







Mavic Air 的 RAW 文件后期空间还不错,不会对摄影师的后期处理有太多的限制。由于 Adobe Lightroom 没有针对大疆的相机推出配置文件,所以很在意细节的摄影师得手动矫正 Mavic Air 的桶形畸变。

4K 视频的画面风格与照片保持一致,后期处理中裁剪放大也不会损失太多画质。Mavic Air 的 4K 视频码率可以达到 100Mbps,远高于 Mavic Pro 的 60Mps,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细节的呈现能力,Mavic Air 更能应对复杂环境的拍摄。推荐看看下面的样片剪辑。

(Mavic Air 无人机航拍样片剪辑)





(4K 视频截图)

本篇测评的很多视频样片都是在树林、大山里拍摄的,相机分辨率好不好,在这些环境下一拍便暴露无遗。4K 样片证明,只要不是大逆光,环境光线充足,Mavic Air 可以很清晰地记录树木的枝叶边缘,边缘画质的损失也不明显。




(在 iMac Pro 的 5K 屏幕上观看视频就是一种享受)

夜景照片是小底相机难以规避的弱点,Mavic Air 夜景照片的宽容度、噪点控制都没有与 Mavic Pro 拉开差距。凌晨和傍晚的黄金时段、蓝色时段更有一定概率会出现白平衡偏移,有必要后期修图。




作为一个以摄影为主要目的使用无人机的人,以上样片已经能说服我出差时放下精灵 4A,选择日间成像效果不差太多的 Mavic Air。

全景拍摄:十秒俯瞰蓝色星球

短视频和全景照片的自动拍摄给 Mavic Air 增加了很多拍摄乐趣。环绕、彗星、渐远这些功能都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全景拍摄上。

球形全景的拍摄不是 Mavic Air 独创功能,它的优势是可以直接调用飞机的芯片合成球形全景照片(点击链接可查看全景照片样张),所以合成质量和速度都还不错,特别是对天空部分的填补,看不出很多瑕疵。缺点是放大后能看见照片拼接部分有些许模糊,不影响照片观感,但损失了局部画质。所以想要精细的全景照片,建议另外用 PTGui 等软件进行后期拼接。



(拼接痕迹比较明显,体现为接缝处的重影)

大疆还用这个球形全景给 Mavic Air 量身订做了「小行星」短视频,创意十足,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很流畅。

它的工作逻辑非常有意思——我们看到的的视频其实是源素材倒放的。这个选择很明显是受技术限制,因为如果飞机是从天上开始拍摄,仅靠 GPS 定位还很难顺滑地做到离拍摄对象越来越近的效果,所以只能基于视觉识别锁定拍摄对象,从近处起拍。仔细查看,就能发现问题所有「小行星」模式拍摄的十秒短视频,路人跟汽车都是倒着走的……


另一个瑕疵是曝光。所有自动拍摄功能都不允许用户手动控制曝光,相机还不会在拍摄过程中改变曝光值,导致很多「小行星」视频都会出现天空和天地衔接处严重过曝。想用好「小行星」模式,挑对时间和环境很重要。


(过曝与否,画面观感可以相差很多)

全景拍摄不只有球形全景,广角照片、横向/纵向接片也是大疆所说的「全景」,这些老功能的表现就不及球形全景有诚意了。

我很喜欢 Spark 的全景拍摄,它真的是利用拼接算法把 9 张照片拼成了一张近似于用相机超广角镜头拍摄的广角照片。


(Spark 广角模式样张,很好看)

然而 Mavic Air 和 Mavic Pro 所谓的「广角」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带着强烈球形畸变的广角,令人大失所望。


(Mavic Air 广角模式样张……不太能接受)

视觉识别:经典的当然最好,靠谱的新技术也多多益善

有话在前:爱范儿针对慧拍模式所做的测试均在绝对空旷的环境下进行,我们强烈不建议缺少飞行经验的用户依赖慧拍模式。任何人在使用手势控制无人机时都要劝阻其他人模仿动作,避免发生意外。

终于到了最最重点的部分。

视觉识别毫无疑问是 Mavic Air 乃至整个航拍无人机界最有科技含量的功能之一。有了 Mavic Pro、精灵 4、Spark、悟 2 的基础,Mavic Air 的双目避障精准度已经非常不错,除了老大难电线和风筝线之外,我们暂时还没遇见过 Mavic Air 双目摄像头有明显识别困难的障碍物,飞手只要保证飞机侧面净空,就不用担心前后向的碰撞。


首次登场的新概念 APAS 引人瞩目,大疆把很多无人机厂商想做但做不了的功能下放到了中端航拍无人机上。现在,我完全敢推满杆让 Mavic Air 径直向我飞过来,打开了 APAS 的 Mavic Air 会很自然地从我的头顶或是身边自动绕行,即使 APAS 失效,避障系统也可以保底避免 Mavic Air 撞到我身上。

(Mavic Air APAS 避障功能演示)

APAS 的工作原理有点类似汽车的 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位于飞机头尾的摄像头会对飞行路径上的障碍物进行简单的建模,测算究竟距离障碍物哪个边缘最近,以便提前规划躲避路线。所以 APAS 只能绕过一些在摄像头探测范围内有明显边界的障碍物,在墙壁、大树前,Mavic Air 仍然会驻足观望。

APAS 的避障效果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姿态和路线之流畅完全没有太多程序干预的痕迹。

完全基于视觉识别的避障和绕行创造了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又一个先例。另一个更值得我们把玩的就是汇集了全套手势识别技术融合而成的「慧拍」。下面这段屏摄展示了「慧拍」的操作方法。

(Mavic Air 「慧拍」模式演示)Mavic Pro 和精灵 4 可以分析知道飞手选定的跟随对象是人、汽车还是轮船,Mavic Air 更近一步,学会了直接在画面中框选可以自动跟随的对象,把框选略微简化成了点击。要是没有这项升级,「慧拍」也就无迹可寻。「慧拍」最大的颠覆之处在于用户不用打开手机 app,也不用做特殊的手势请求飞机跟随自己。只要用户 A 举起手,Mavic Air 自然会紧跟用户 A,而不是站在用户 A 身旁的 BCDEFG。

补上了跟随这一环,Mavic Air 也就具备了完全的脱控飞行能力。理论上不开遥控器是不能切换拍摄模式的,Mavic Air 默认的模式又不是「慧拍」,怎么才能做到脱控飞行?留个悬念,自己探索。

作为遥控器、手机之外第三种操作方式的「慧拍」很棒,可是首次面世的它并不完美,飞行控制时有延迟,偶尔也会对拍照和录像手势无动于衷。爱范儿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帮你更好地驾驭有趣的「慧拍」。

一、心急飞不了小飞机

Mavic Air 的手势识别速度与精度都比 Spark 有非常大的提升,不用在那儿举手干等着飞机缓慢移动。不过 Air 搭载的是一块等效焦距 24mm 的广角镜头,想要从那么宽广的视角里捕捉一个手掌可不容易,请给 Mavic Air 里多一点耐心,不要一上手就手舞足蹈。

熟练地手势控制 Mavic Air 的前提是可以根据机臂指示灯了解飞机状态。举个例子,当象征着捕捉到用户手掌的黄色灯光开始闪动,咱们就可以开始逐渐加速移动手掌,根据手掌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判断飞机能否跟上我们的控制节奏。拍照、录像、起降等手势同理。


(使用前务必熟悉教程)

这么特别的功能,值得我们留多点耐心。

二、手掌永远在自己跟前

慧拍模式一个非常核心的应用场景是多人自拍合影。这个场景对 Mavic Air 的算法提出了很大挑战,大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次只允许一个人操控。想要换人,新的操控者需要面对镜头举起手掌三秒,等待机臂绿灯闪动。

如果跟随主体的身边有很多人,这些人都在朝着飞机挥手呢?Mavic Air 确实有一定概率会跟错人,或者难以识别主控人摆出的手势。这个概率与飞机距离拍摄对象的距离有关。距离近的识别精度最高,距离越远,识别的错误率越高。想要拍多人大合影,我还是建议你用遥控器手动飞行。

提高识别精度的方法一是控制好距离,二是掌控时不要让其他人也在镜头前挥手,最后就是把手放在自己身前。

三、远离障碍物!

Mavic Air 没有顶部避障,没有侧向避障,手势控制精度不如遥控器!!请自觉在空旷地方飞行,完毕。

围绕着摆脱遥控器,消费级无人机厂商近年来做了很多的尝试。「慧拍」建立在前辈不完整的功能和硬件基础之上,毫无疑问是众多创新尝试中根基最牢的一个。然而正如上文所言,「慧拍」的稳定性与精确度目前还与遥控器有不小的差距。支持脱控飞行的它其实没有那么完美,只能补充而不能代替某一种操控方式。


爱范儿强烈推荐每位 Mavic Air 用户都找一块空阔地放心体验视觉识别技术给无人机飞行带来的改变。同时也要切记,手势控制虽好,遥控器才是最安全的航拍无人机操控界面。

不是最完美的无人机,却是最令人满意的无人机

这句话是爱范儿 2016 年对 Mavic Pro 的评价,时隔一年有余,我们还想用这句话来给 Mavic Air 下个定论。

Mavic Pro 好评如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它之前(甚至到现在),没有其他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厂商能在保温杯大小的无人机里提供强大的性能,所以这些好评并不完全是来自产品特别优异的品质。正是因为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才会有后来 Mavic Pro 铂金版的登场。


Mavic Air 是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把「均衡」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999 元的起售价比 Mavic Pro 便宜了 1500 元,为此牺牲了图传传输距离、续航时间还有遥控器的屏幕,但使用体验没有明显的下降。相应地 Mavic Air 增加了一套后向双目视觉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摇杆不再怼天怼地,云台保护罩终于有了「保护」的能力,画质更是有了质的提升。Mavic Air 凭借各种功能的增减挪移,在起售价格下跌后的「均衡」中实现了消费效用的提升。

无人机的「最令人满意」之名就这样落到了 Mavic Air 之上,下一个「最令人满意」或许又在酝酿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