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9 1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一个悄然起飞的万亿城市,正全力进军低空经济新领域。随着去年晋级万亿GDP城市之列,常州开始在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上,发力低空经济,以期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低空经济,以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为活动空间,围绕通用航空产业,涵盖低空飞行、航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运动等多个领域,成为各城市争相追逐的热点。
今年,低空经济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文件和会议上的高频词,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试图在这一赛道上抢跑。广东、四川、陕西、深圳、广州、成都等省市都发布了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常州也不例外,于今年7月11日发布了《常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将低空经济纳入“1028”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到2026年,力争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常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的势头,得益于其深厚的基础。早在2015年,常州便积极拥抱低空经济“新蓝海”,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和特色小镇,获批全国唯一真高500米、半径3公里无人机训练空域。今年3月,常州完成了4.9GHz频段5G低空专网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低空区域网络商用落地的城市。常州不仅拥有近30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几乎涵盖了电池、航电、飞控、机身结构与内饰、基础设施等低空产业全链条,还拥有强悍的新能源产业作为支撑。
常州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低空经济的前瞻性布局和扎实的基础,更在于它与深圳在发展路径上的相似之处。常州在去年众多热点城市经济陷入水逆周期时,逆势快速增长,最终以6.8%的增速助力其GDP规模冲破万亿,成为26个万亿GDP城市之一,也是人口最少的万亿GDP城市。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功不可没”是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全市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产值超7680亿元,增长15.0%,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常州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天合光能等总部型链主企业,还吸引了宁德时代、理想、比亚迪、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有4家落户于此。
与深圳一样,常州在工业领域展现出不服输的精神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常州与深圳都押对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在这一领域建立了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产业链。常州的智慧之举在于,在众多工业城市纷纷追逐服务业的大背景下,它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底线,大量投资流向第二产业,力推制造业,保持了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一半左右。
常州的低空经济行动和工业实力,让其成为粤苏争霸的关键变量。在江苏万亿GDP城市数量增加至5个,超越广东的4个后,这一格局或许会改变粤苏争霸的格局。江苏在众多城市表现整体优于广东,尤其是在GDP增速方面,2023年江苏13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跑赢了大盘。广东虽然有深圳的硬挺,但东莞和佛山的表现拉垮了整体表现。常州的崛起,不仅有助于江苏的经济格局,也可能对广东的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常州的起飞,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更是一种城市战略的胜利。它展示了在面对宏观经济挑战时,通过精准定位和战略规划,一个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常州的成功故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激发了更多城市在不同领域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