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无人机在城市的上空穿梭,直升机搭载游客领略山河美景,低空经济正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要真正释放低空新质生产力,空域管理改革及相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低空经济在繁荣发展的同时,飞行事故和纠纷也频频发生,其中空域管理问题成为关键所在。财联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空域管理方面存在审批流程繁琐、周期较长,全国统一的管理政策尚未建立,试点开放范围有限等问题,导致空域使用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需求。
为了推进空域管理改革,相关主管单位、部门之间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协同合作。内蒙古、湖南、广东等地已经在积极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军地民”协调机制,加强军方、地方政府、民航部门之间的空管手段建设和信息交互。湖南则实施了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划设了多类空域和常态化低空目视飞行航线,并发布了全国第一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办法。深圳则出台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积极探索建立高效有序的低空空域管理体系。
然而,建立低空管理交通体系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空域资源的有限性和复杂性要求管理体系必须具备高度的精准性和灵活性;低空飞行器种类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快速迭代,则要求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更新和完善。此外,我国目前的低空空域管理在管理体制和政策层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如职责划分不明确、审批流程繁琐、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认为,低空空域是经济资源也是生产力,只有通过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才能释放出更多的可利用的低空空域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也表示,空域管理改革及相关制度建设对于释放低空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为了推进空域管理改革,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空域分类管理落地实施,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并建立健全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政策。
业内人士建议,为了实现空域资源的最优利用和保障飞行安全,需要尽快将各类主体、各类场景对空域的需求进行梯次划分,给予不同的空域配置模式以及规划和定价空间。同时,还需要加强空域管理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军民航、不同地区之间的空域协调,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智能调度、动态监测等为一体的飞行服务系统,以及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等功能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低空经济的崛起为空域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充分释放低空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经营培育计划
学制:1年 每次集中2-3天,共6次。
对象:总经理,董事长,各部门负责人等。
地点:北京,(课程后颁发结业证)
学费:3.98万元(包含培训费,讲义,食宿自理)
报名:13466618468 刘煜坤老师 微信:guoxue2029

报名咨询,长按识别二维码
刘老师:13466618468
添加微信咨询: guoxue20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