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猜一猜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军队各自对对方的优先打击目标,研发和生产FPV无人机的企业和工厂绝对名列榜首。这都是因为在如今的乌克兰战场上,比起各种重型武器和被乌克兰和北约吹得神乎其神的F-16,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才是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这方面,俄军最近取得了新的重大战果,据外媒报道,在俄罗斯黑客窃取关键信息并锁定位置后,俄军发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将乌克兰最大的FPV生产企业炸成废墟。
(据称是被袭击以后的斯特里姆技术有限公司)
从俄媒的报道来看,为特别网络运营服务(SONS)工作的俄罗斯黑客,攻击了乌克兰斯特里姆技术有限公司(Stream Techno)管理层员工的电脑,拿到了数千兆字节的敏感信息,除了员工个人数据、工厂生产线视频和照片,以及精确的地址和坐标后,还有不少官方文件和生产过程的照片......在俄乌战场上,一个模糊的信息都可能招来精确致命的打击,更不用说这么丰富翔实的资料和证据,足以证明斯特里姆公司的工厂价值究竟有多高,也完全证明这家公司挨炸一点都不冤。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尚无明确的信息指出俄军动用了“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但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即使没有动用“伊斯坎德尔”,俄军武器库中也有的是乌军无法拦截的导弹,比如“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如果“匕首”不行,那就动用几个月前名声大噪的“榛树”中程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虽然贵,但如果确实能打击乌克兰FPV无人机的生产和研发,相信从克里姆林宫到最基层的前线指挥所,都不会认为对这样的目标多扔几枚导弹,算得上什么大事。
(如果照片属实,那么这家公司的规模并不小)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报道此事的俄媒都没有透露被袭击的斯特里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哪里,甚至连可能在乌克兰哪个州哪个城市都没有消息,网上流传的照片仅有寥寥几张,真实性也无从验证,包括乌克兰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信度够高的消息。如此严苛的信息管制都能精确窃取信息,足以说明俄罗斯黑客确实“有两把刷子”,也证明不是乌克兰方面保密工作不到位,实在是防不胜防。
FPV (First Person View) 无人机,也就是“第一人称无人机”,是一种操作者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或者增强现实(AR)眼镜,以无人机视角观看飞行画面从进行操控的无人机。FPV无人机的优点是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机动灵活,虽然速度不算快却正好符合低慢小的特点,让传统防空系统难以探测和锁定,执行侦察、监视和目标指示等任务非常合适。
(一种携带火箭助推榴弹的FPV无人机,榴弹用胶带固定,明显是士兵自制或手工作坊产品)
当然,在残酷激烈的俄乌战场上,FPV无人机很快就开发出了更全面的功能,这就是直接攻击。实际上在开战后不久,就出现了可以携带手榴弹、小型炸弹、穿甲火箭弹等爆炸物,具有极强攻击性的FPV无人机。
从不少俄乌战场的视频来看,这些经过改装的FPV无人机简直就是死神,特别是在攻击视野不佳、又很难通过噪声来搜寻无人机的坦克装甲车时,几乎称得上一打一个准,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先进坦克装甲车,只要几架加起来不到几千美元的FPV无人机就能彻底摧毁,性价比达到了军事家们梦寐以求的程度。
比如《欧亚时报》2月7日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表示截止2025年1月,俄军有66%的损失是乌军使用无人机造成的,摧毁数量比2024年12月增加7%,而其中49%的目标是被FPV无人机击毁。
实际上俄军应用FPV无人机取得的战果更多,只不过出于西方对俄罗斯全方位的制裁,俄军的战斗证据无法被传递出来,如今年1月乌军在库尔斯克发起至少3次规模较大的反攻,但没有一次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原因基本都是乌军装甲部队沿公路突击时,被俄军的FPV无人机摧毁,或召唤炮击将其歼灭,结果反而是俄军在不少地段取得突破。
(虽然简陋,但好处是廉价易于生产,前线的士兵抽空都能自己做)
所以FPV无人机的威力之可怕,被称为俄乌冲突中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丝毫不夸张,那么关于FPV的一切自然会被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战场上不好解决就在源头上消灭。
而且也不是只有俄罗斯方面取得成果,前几天俄罗斯刚刚破获了乌克兰或北约特工,在俄军订购的AR眼镜中安装炸药,试图杀伤更宝贵的FPV无人机飞手的案件,风格与去年以色列情报机构在寻呼机、对讲机安装炸药颇为相似。如果不是俄军相关人员在收货是发现包装盒有被打开过的痕迹,搞不好俄军真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
要说启发当然也有,相比起在前线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这种直接干掉敌方重要的军工生产设施,确实是个从源头解决威胁的好办法,几乎可以说有一劳永逸的作用,未来如果台海爆发战事,解放军除了直接打击台军的机场、营房、油库、弹药库、指挥中心等关键节点,中山科学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汉翔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台湾国际造船有限公司等单位,也应该列入首批重点打击目标,直接从源头切断台军的一切战争潜力,也是降低伤亡、防止美日等国介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