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5|回复: 0

20250223,美国Alef飞行汽车和我国小鹏飞行汽车对比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454

帖子

1317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17
飞币
871
注册时间
2017-7-4
发表于 前天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2日,飞行汽车公司Alef Aeronautics生产制造的电动飞行汽车在公共场合成功起飞。

美国Alef Aeronautics与中国飞行汽车企业(以小鹏汇天为代表)的对比可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1. 公司背景与成立时间
美国Alef成立于2015年,早期获得马斯克SpaceX及特斯拉投资人蒂姆·德雷珀的资金支持,专注于陆空两栖飞行汽车的研发。中国小鹏汇天则成立于2019年,由小鹏汽车控股,依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快速崛起,目前已有五代飞行汽车原型,计划2025年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

2. 技术路线差异
Alef的Model A采用“飞碟式”设计,螺旋桨内置于网状车身,支持垂直起降和地面行驶,强调城市短途通勤的隐蔽性,但地面行驶速度受限(40-56 km/h)。中国小鹏选择“变形金刚”分体式路线:陆行体为六轮越野车,飞行体可折叠收放螺旋桨,兼顾公路驾驶与低空飞行,但噪音较大,适合郊区场景。此外,中国企业如广汽、吉利更多聚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强调空中出租车功能。

3. 成本与定价策略
Alef Model A定价30万美元(约217万元人民币),目标用户为高净值人群,后续计划推出3.5万美元的Model Z(2035年)以降低门槛。中国小鹏首款量产车预计售价约200万元,并计划推出百万元内平民款,依托本土电池和供应链优势压缩成本。

4. 外观与实用性
Alef Model A外观简约科幻,形似飞毯,座舱可旋转以适配飞行姿态,但仅限双人乘坐。中国小鹏飞行汽车外观更接近传统越野车,分体式设计支持四人乘坐,飞行时需展开螺旋桨,实用性较强但造型略显笨重。

5. 发展潜力与挑战
Alef已获美国FAA适航认证,但面临城市空域管理、续航短(177公里飞行)及高维护成本(年检费或达4万美元)等挑战。中国企业则受益于政策支持(如广东低空试点)及产业链优势,但需突破适航认证与电池技术瓶颈。据预测,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或于2050年达2.1万亿美元,有望通过技术平移(如电动车三电系统)实现后发超越。

总结:
双方各有侧重:Alef以技术创新重塑城市通勤,中国则依托规模化场景和政策红利推动立体交通。未来竞争或演变为“科幻设计”与“实用普惠”的路线之争,而低空经济的全面爆发仍需技术、法规与基础设施的协同突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