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航圈
资源
素材
下载
企业
无人机论坛
»
论坛
›
低空经济应用
›
eVTOL
›
eVTOL的“韭菜局”:资本狂欢背后的三大死穴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79
|
回复:
0
eVTOL的“韭菜局”:资本狂欢背后的三大死穴
[复制链接]
tibet4254
tibet4254
当前离线
积分
1675
窥视卡
雷达卡
43
主题
849
帖子
1675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6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5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6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5 积分
积分
1675
飞币
824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3-8 18: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低空经济这潭水深得很,有人当风口,有人当韭菜池子。在这片天上飞的到底是凤凰还是扑棱蛾子,咱每天给你拿八倍镜盯着,欢迎关注
【正文】
继上次聊到【无人机送快递:一场政府埋单的 “面子工程”?】后台炸出一堆老铁讨论,“深圳搞无人机物流中心是不是为了卖地?”“补贴烧完是不是又得凉?”(懂的都懂)。
今天咱换个更猛的来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玩意儿号称“空中特斯拉”,能载人载货、垂直起降,听起来科幻感拉满。深圳前阵子刚搞了个“无人机+无人车”协同送货的智慧物流中心,顺丰的同城快递硬生生从8小时干到2小时。但别急着嗨
,无人机送快递折腾了十年还没普及,eVTOL的坑可比这深多了。
资本圈倒是早就嗨翻了。2023年全球eVTOL融资破110亿美元,前十名公司吃掉了81%的钱,国内小鹏汇天、亿航智能这些玩家一轮轮融资拿到手软,Pre-B轮动不动数亿人民币起步。可问题来了:技术没成熟,资本先狂欢,韭菜们准备好接盘了吗?
死穴一:
电池瓶颈,科幻与现实的“骨感差距”
eVTOL最大的牛皮是“空中出行革命”,但现实是——电池技术连地面电动车都没彻底搞定,就想上天?
续航焦虑MAX:eVTOL的电池能量密度得做到300-400Wh/kg才能飞200公里,而目前顶尖动力电池才勉强摸到300Wh/kg。更要命的是,起飞阶段电池放电倍率得飙到5C以上(相当于5倍电量瞬间输出),这玩意对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简直是“自杀式考验”。
成本劝退:亿航的载人eVTOL一台卖239万,6-8座版本更是标价2200万,比劳斯莱斯还贵。就算量产降价,2030年预计也得1200万一台,普通人想“打飞的”?不如先攒钱买套房。
固态电池画饼:中信证券吹风“固态电池是eVTOL的未来”,但现实是这技术商业化还早,连特斯拉都搞不定。亿航和峰飞合作研发的固态电池号称续航提升60%-90%,但量产时间表?“敬请期待”。
死穴二:
适航认证与监管,全球“互撕”的生死局
eVTOL想上天,得先过适航认证这道鬼门关。但全球监管标准堪比“诸侯割据”:
欧洲最严:EASA把载人eVTOL安全标准拉到和民航客机一档,灾难性事故概率必须小于十亿分之一,直接逼死一堆小厂。
美国“老套路”:FAA拿直升机的标准来套eVTOL,但两者动力系统天差地别,导致适航文件写得像“缝合怪”。
中国“摸石头”:民航局倒是给亿航发了全球首张适航证,但整体法规还在“先行先试”,安全监管体系没跟上,万一出事,行业分分钟崩盘。
更魔幻的是,国内厂商一边融资一边抢订单,峰飞航空拿了个1.57亿的采购单,5座载人机型还没拿到适航证就敢签合同,“先卖再飞,韭菜先行”的套路眼熟不?
死穴三
:基建与市场,谁为“空中楼阁”买单?
就算技术过关、监管放行,eVTOL还得面对灵魂拷问:谁来建充电桩?谁愿意坐?
基建黑洞:起降场、充电站、低空交通管理系统,这些基建投入堪比再造个高铁网。深圳试点搞个物流中心都得靠政府砸钱,全国铺开?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市场教育:普通人一听“无人驾驶飞行器”,第一反应是“掉下来咋办?”。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1万亿美元,但52%是货运,载人只占46%。说白了,资本吹的“空中滴滴”大概率先沦为“快递小哥”。
价格泡沫:参考新能源汽车历史,恒驰汽车市值一度碾压比亚迪,结果一地鸡毛。eVTOL现在估值动不动百亿,但技术路线都没统一(倾转旋翼、多旋翼、复合翼互撕),最后活下来的能有几家?
历史教训
eVTOL的剧本,早在新能车和无人机行业上演过:
新能车大逃杀:拜腾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赛麟汽车骗补60亿跑路,最后活下来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这种技术派。eVTOL如今融资热,但有多少公司是“PPT造飞机”?
无人机泡沫:2016年消费级无人机企业死掉九成,活下来的大疆靠农业植保和行业应用翻身。eVTOL如果只盯着“载人炫酷”,忽视货运、消防、医疗等务实场景,迟早重蹈覆辙。
谁能活到“收割期”?
eVTOL不是骗局,但肯定是个“长期抗战”
技术派胜出:谁能搞定高密度电池、轻量化机身、智能避障,谁就能吃到第一块蛋糕。小鹏汇天押注增程式混动,峰飞死磕货运机型,路子比纯电载人更现实。
政策红利:中国推低空经济的态度比欧美更激进,深圳、安徽等地已砸钱建试点。如果能抢在欧美前完善法规和基建,国内厂商有机会复制高铁逆袭剧本。
资本冷静:2023年融资潮后,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沃兰特航空预言“头部效应加剧”,没技术、没订单的公司,迟早被踢出局。
韭菜防割指南
eVTOL的故事很性感,但普通人记住三点:
别信“明年量产”:适航认证慢如龟速,技术瓶颈一抓一把,2025年商业化?梦里啥都有。
警惕“订单泡沫”:没适航证的订单都是画饼,参考恒驰的700亿意向订单,最后全成废纸。
盯紧现金流:融到钱的企业不一定靠谱,能自己造血(比如接军方单子、搞物流配送)的才是真王者。
最后啰嗦一句:eVTOL是场豪赌,但赌桌上赢钱的,从来不是跟风的韭菜。
(本文数据均引用自公开资料,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