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经济是当下经济新的风口,原因如下:
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3月,国务院正式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层面:全国已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细则来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下游应用场景、推动企业/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市场规模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其中,低空经济规模贡献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带来的贡献接近40%,而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显现,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2024年2月28日国新办发布会亦提及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至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应用场景
农业领域:低空无人机可以进行农田灌溉、植保喷洒等作业,还能应用于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资源监测场景,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物流方面:低空经济与车路云新基建在物流无人化应用中潜力巨大,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无人机能够快速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解决传统物流配送难题,还能打通送达用户“最后一公里”。 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成为了得力帮手,可在抗洪、抗龙卷风、高层建筑消防等场景中执行复杂且特殊的任务,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文旅行业:各地积极开展低空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从空中俯瞰壮美景色,感受别样的旅游体验,为当地旅游产业增添了新亮点。
技术创新
无人机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还在部分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无人机的载重、续航、飞行稳定性等性能都不断提升,为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低空飞行器方面: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飞行器不断涌现,其具备的垂直起降优势以及在环保、高效等方面的特点,使得低空飞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自动化系统:在低空飞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像无人机能够按照预设路线精准完成任务,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和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 低空智联网:我国目前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 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 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使得飞行器之间、飞行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及时、准确,保障了低空飞行活动的有序开展。
企业布局
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低空经济,如小鹏、广汽、吉利、丰田等主流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锂电池企业,还有万丰奥威、建新股份等跨界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低空经济相关业务,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