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拥堵的城市中心,一辆看似普通的小汽车,突然张开“双翼”,变身飞机……这样的场景,也许将不再仅仅出现在科幻大片中。农历新年刚过,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车企就已经“蠢蠢欲动”,加速布局飞行汽车。
“重庆造”飞行汽车雏形初现
继去年12月21日,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签订飞行汽车合约后,2月9日,长安汽车在渝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预计今年底长安新一代飞行汽车将完成试飞,并于明年推出。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200亿元,十年投入超1000亿元,努力探索海陆空及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
“堵车?不存在的!垂直起降,130km/H极速飞行,任何人都能驾驭。”近日,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非正式”揭秘了长安飞行汽车相关信息。他在视频中介绍,该飞行汽车采用8个悬臂、16个旋翼,能够原地垂直起降。最大航程30km,同时接入AI,能够自动驾驶。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兼长安前瞻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詹樟松也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大家看到运营的低空飞行器,没有轮子,垂直起飞。我们发挥主机厂的优势,把飞行和原来的汽车结合,让其能飞的时候飞行,能在地上行驶就在地上跑。其主要方向是载人。
重庆另一头部车企赛力斯,近日也在招聘平台上发布了高级飞控系统工程师及飞控工程师的招聘信息。根据招聘岗位详情显示,招聘的飞控系统工程师年薪高达20万至40万元,负责飞行汽车飞行控制的系统设计,包括飞行控制算法、传感器集成和执行机构控制等,确保飞行汽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此外,宗申动力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一直致力于中小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目前,宗申也已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参与eVTOL等智能飞行器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
近日,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翌翔无人机团队也正式推出载人氢动力eVTOL方案。起飞重量2100千克,有效载荷400千克,具备低噪音、无污染优势的同时,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续航里程可达1000km以上。
聚链成群正在重庆上演
去年,巴南、永川、大足、梁平、武隆和两江新区入选重庆首批低空经济先行区名单公布。随后,低空经济就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以两江新区为例,在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星控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智慧大脑”。其展示大屏幕上,低空飞行航空器的航线、飞行高度、速度、经纬位置等数据在演示中不停闪动,整个低空领域飞行状态尽收眼底。
相距几百米,重庆飞快通航科技有限公司则打造了无人机“飞行快递员”,通过低空快递物流航路,让快递“从天而降”。
目前,两江新区引育了低空经济企业20余家,覆盖了通航运营、研发制造、空天教育、空天培训、空天金融等多个低空经济领域。亿飞智联、逐际航空、朗萨航空等工业级无人机项目,北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集群无人机、雷达机载无人机、室内复杂环境无人机)、哈工大清翔航空(氢动力无人机)、重庆交通大学绿色动力航空学院(复合动力无人机),并布局了卫星互联网、空天新材料、动力系统等重点配套项目。
重庆低空经济何以闯出一片天?
企业密集布局背后,重庆的低空经济何以闯出一片天?
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传出消息称,即将在包括重庆在内的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
长安汽车供图
重庆为何能入选?重庆又如何抢抓风口?
对此,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2012年,重庆便已成为全国首批通航试点城市。此次重庆入选全国首批eVTOL试点城市,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他看来,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在救援、消防、旅游、产业发展等低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服务需求。重庆低空经济发展已积累一定基础。同时,重庆是一座制造业城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能够制造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多种航空器。
日前,《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5年,重庆将新建通航起降点200个以上,实现低空飞行“县县通”,到2027年,重庆将新建通航起降点1500个以上,实现低空飞行“乡乡通”。
这也意味着,不久,将有多个起降点“落地生花”。
看好重庆的,还有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的航天时代低空科技公司。该研究院拟在渝投资超50亿元,布局打造以智能空机一体化系统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近日,其在渝打造的高密度、大规模的“无人机试验场”有望揭开神秘面纱。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重庆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104家,新增32家、同比增长44.4%,其中整机生产企业达12家。
业界人士表示,在长安汽车、赛力斯这样的龙头车企引领下,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全新机遇。
202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中国首份飞行汽车研究报告《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1.0》提出,从2025年起,飞行汽车将迈入商业化启航的1.0阶段;预计到2035年左右,智能eVTOL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加速,成为低空交通出行的主要运载工具;预计到2050年左右,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将实现大众化应用,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构建起三维立体智慧交通体系。
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而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