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f Model A的2025量产版揭示了飞行汽车的典型矛盾:座舱沿用直径1.5米的球形结构,但新增AR全景投影以缓解幽闭感;地面行驶最高时速限制在80公里,工程师解释“这是螺旋桨折叠后的空气动力学妥协”。其分布式推进系统(16个电机+可折叠螺旋桨)实现垂直起降,但代价是整车重量达1.8吨,比同级SUV重40%。
Alef Model A的北美定价仍高达28万美元,相当于3辆特斯拉Model X;国内企业则通过运营模式摊薄成本——峰飞航空的物流版eVTOL在广州生物样本运输航线实现每公斤/公里0.7元成本,比传统直升机低65%。据麦肯锡测算,只有当电池成本降至80美元/kWh、适航认证周期压缩至12个月时,飞行汽车才有机会进入家庭市场。
回望2023年Alef Model A首获适航认证时的行业狂欢,2025年的飞行汽车产业已褪去青涩,直面硬核挑战。当深圳无人机企业用eVTOL运输的荔枝比顺丰快3小时送达上海,当广州医生用飞行汽车争抢出脑卒中抢救的黄金窗口,这些片段或许预示着产业的真正价值——不是让每个人都能飞,而是让需要飞的人不被重力束缚。